" />
所屬欄目:城市規劃論文 發布日期:2011-01-10 16:32 熱度:
摘要:近年來,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以及對城市文化和品質的追求,許多城市道路已不適應城市的建設要求。為進一步美化城市環境、提升城市形象,對于城市道路景觀改造是勢在必行的。從永州新田縣龍泉大道景觀改造得到的啟示:尊重城市文脈,在現有城市風貌基礎上加以改造;恢復和提升具有文化價值的傳統重點場所。對城市道路現有資源進行整合和綜合利用。利用各種方式提升市民環境保護意識。
關鍵詞:綜合利用;景觀改造;形象提升
前言
近年來,隨著新田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以及對城市文化和品質的追求,老的龍泉路已不適應新田“旅游旺縣,工業強縣”的建設要求。為進一步美化城市環境、提升城市形象,決定對龍泉大道進行景觀改造設計。
新田縣加快了城市基礎設施的建設步伐,特別是加快了城市道路網的建設。即將進行疊翠街、陶然街、雙碧街、東溪街建設,以及秀峰街、新嘉二級公路的建成,分擔了龍泉大道的交通壓力,為龍泉大道景觀改造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一、現狀分析
①區域位置
龍泉路大道位于新田縣龍泉鎮老城區,西接新建的工業園,是一條橫貫東西,直通城市中心的重要道路,被視為新田的“城市窗口”。
②道路交通
龍泉大道道路兩廂區域內道路系統不完善,龍泉大道承載著較大的交通壓力。
③建筑現狀
道路兩側已建成的房屋,沿街建筑立面較不規整,單體建筑缺乏與周邊建筑的協調性,缺乏天際輪廓線的整體感。另外,不少建筑外墻由于年久失修,顯得臟亂破舊,嚴重影響街道整體形象。
④道路、廣場、人行道、綠地狀況
龍泉大道道路為三塊板形式。迎賓路道路紅線寬40米,龍泉路段道路紅線寬50米。用地范圍內無集中的廣場,缺乏公共停車場。
公共綠地總量偏低,缺乏集中綠地。此外,綠地環境設計的品質不高,缺少文化內涵和連貫性主題。且植被較為單一。
二、龍泉大道景觀的改造與重塑
2.1、功能分區及總體布局
根據城市發展要求和龍泉大道現狀條件,特別是周邊用地性質、自然條件、交通狀況、改造形式等諸多因素,規劃設計由西向東將龍泉大道分為四大主題分區:
①入口景觀區——“魅力新田”——地域文化風情展示
綠化體現“魅力新田”的主題,突出“熱烈活潑”的色彩。保留并利用了一排原有香樟,并增植以觀賞春花秋葉為主的其它喬灌木,形成豐富多彩的路景,引人入勝。大量草花、灌木配置成大型壯觀的模紋花壇,色調明快,簡潔大方。
在環境美化方面,主要為增加垂直綠化,改造和豐富人行道綠化并增加了景觀小品,在入口處增加入口廣場,設置標志性節點。
②現代生活區——“活力新田”——居住娛樂休閑服務
為展現“活力新田”的主題,以常綠樹為主,喬灌草花相結合,層次豐富,讓人們在碧樹成蔭、芳草宜人的活動區內沐浴陽光休息、娛樂。
在部分地段增加公共休憩型的生活交往空間。現代氣息的建筑風格和陶然街路口綠化廣場與雙碧街大的綠化廣場豐富了整個龍泉路的景觀,也充分展現了新田人民生活的活力。
③行政辦公區——“和諧新田”——城市時代風貌展示
主要植以高大濃蔭的喬木創造一個綠色和諧的環境。
建筑對于已經建設的,不做大幅改造,采取一定措施來美化和完善建筑形式。未建設的用地,則規劃了建筑的造型和性質,使整個區域趨于整體性。增強建筑的文化性、藝術性和多樣性,實面多元化與個性化的有機統一。
④綜合商業區——“誠信新田”——休閑商業配套服務以大量的香花、結果及色葉植物,并散置點石,花朵艷麗,綠葉常青,以促進人們的購物心理。
這一地段商業基礎較好,商業氛圍濃厚。采取的改造措施為清洗立面,改造沿街店鋪,取消室外廣告,統一空調機位,增加建筑符號,完善城市天際線。形成統一、整齊的街道建筑景觀。以統一外墻顏色展示新田紅火的商業氛圍。也通過商業中的誠信來塑造誠信新田的城市形象。
入口景觀區道路景觀
行政辦公區道路景觀
三、主要景點及重點地段設計
3.1、景觀節點構想
道路交叉口處外圍綠化帶節點:豐富的植物色帶點綴,草花、低矮花灌木與景石自然搭配,小巧別致,增加街口的人性化氛圍。
入口廣場:考慮在龍泉大道西入口布置公共綠地、入口標志、主題雕塑和綠化。植物造型流暢美觀,使廣場的各個要素融為一體。
3.2、重點地段
(1)疊翠廣場
位于龍泉路與疊翠街交匯處,由中央交通島及道路轉角處綠化構成,以紅色花香植物為主要視覺景觀,配以火焰圖形,形成強烈視覺沖擊力,使人一進入新田就體會到新田欣欣向榮的繁榮景象和無限魅力。
陶然廣場
位于龍泉路與陶然路交匯處,以道路轉交綠化構成,配以月季、廣玉蘭、桂花等植物,與傳統道路交叉口不同,它為行人提夠休閑、小憩的場所,風格輕松、簡單,體現出新田的巨大活力。
雙碧廣場
位于龍泉路與雙碧街交匯處,是整個龍泉大道景觀設計的高潮,利用擬建中醫院、四星級賓館等項目形成臨廣場建筑退讓紅線形成視野較開闊的廣場,主要結合周圍建筑布置休閑和綠化用地,設計立足于龍泉大道的最好景觀和精品景觀。
(2)秀峰廣場
秀峰廣場位于龍泉路與秀峰街交匯處,由中央交通島及道路轉角處綠化構成,因其靠近老城區,故將其設計成為新老城區過渡的重要景觀節點。廣場鋪地與綠化景觀相結合,在保證交通順暢的前提下,為群眾提供良好的聚會、休閑空間,使交通功能與城市內向服務功能相協調。
四、街景整治設計
(1)整治建筑立面:根據不同地段和建筑性質的不同,主要采用涂料,局部外墻磚進行裝修,確定幾處不同色調,形成統一、整齊的街道建筑景觀。
(2)統一廣告、店面招牌:在不破壞建筑外觀和街景景觀的同時,充分展示格調和品位。限制廣告的面積和內容。
(3)美化圍墻欄桿:統一沿街圍墻的形狀和色調。根據不同的街區類型考慮不同的圍墻景觀與功能,辦公區考慮其作為信息載體的功能,商業區考慮其與廣告牌的統一考慮設計,民俗文化區域考慮其與綠化及小品的組合搭配,給人提供豐富的活動空間背景。
(4)增加街頭綠地及雕塑小品:本次整治主要任務為補充、完善,并加強維護管理,適當增加休閑小品,植被以高大喬木為主,街頭雕塑小品結合環衛、路燈等設施尺度親切近人。
(5)增強道路亮化:龍泉大道的亮化主要包括泛光照明設計和亮化設計,以營造舒適的街道環境為原則。
(6)完善配套公共設施:適當增加電話亭、公共廁所和公共停車場等配套設施。在開敞空間和建筑物的臺階處設置無障礙通道,在地面鋪裝上設置供盲人使用的特殊鋪裝材料。
(7)改造道路綠化配置:堅持生物多樣性,采用豐富的植物品種,堅持以樹為主,喬灌花草結合,實現優化配置。改變行道樹樹種單一的現象,確定骨干樹種,確保道路綠化能體現出和諧統一又各具特色的整體風貌
四、結論
對于城市道路的景觀改造應提高城市公共空間中人活動場所的舒適度,增強人與人以及人與場所的互動性。營造形態各異的節點開發空間,采用綠化和休閑設施相結合的設計手法,為附近居民及行人提供休憩社交的場所。沿街節點空間的設計需從自身特點出發,極力提高各個節點的可識別性;統籌規劃道路景觀間的聯系,幫助提高使用者在整條道路上的流通性。
在城市道路景觀改造中應注意可持續發展,因此,在改造過程中,既要表現出對傳統的繼承性,又要適應新的生活方式,只有這樣才能使其保持持續的生命力,才能保證不會丟失地域風格和本土精神。
參考文獻
[1]杜肇銘.論城市公共空間景觀的規劃設計原則.嘉應學院學報.
[2]劉濱誼.現代景觀規劃設計.東南大學出版社 論文網
文章標題:利用•改造•提升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m.optiwork.cn/fblw/ligong/chengshiguihua/6363.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6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m.optiwork.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