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城市規劃論文 發布日期:2011-01-26 15:20 熱度:
【摘要】大城市范圍圈內相當部分的小城鎮,在市域空間分工中承擔了生態斑塊、維育生態環境的功能,經濟發展、產業選擇的空間不大,只有實現生態建設與經濟發展相融合、一體化的發展才是城鎮發展最佳出路。江蘇常武地區嘉澤鎮為這種發展方式提供了經驗。
【關鍵詞】生態建設,城鎮發展,一體化雙贏,常州嘉澤經驗
1 嘉澤鎮生態建設與經濟發展一體化策略的選擇
嘉澤鎮位于江蘇省常州市西南部,距常州市區約15公里;滆湖分隔武進主城區與嘉澤鎮區,全鎮面積106平方公里(圖1),自然生態條件優越。
嘉澤鎮的產業發展現狀以第一產業為主,第二產業技術基礎薄弱,主導產業是農副產品加工業和資源加工型產業,發展的增長點集聚在技術含量少、有資源可用的項目上,第三產業層次和效益低下。針對這些問題,嘉澤急需結合現有的區位、交通、經濟、人力以及自然資源等優勢,尋求這樣一種產業:首先,能夠滿足不同層次的消費需求,保證有較高的穩定收入;其次,滿足小城鎮居民保證生活質量,注重環境意識講求回歸自然的要求;第三,能夠展現當地水網的風貌特色,具有旅游休閑功能;這種產業之一就是都市農業,它是促進農業與非農業進一步融合、生產力水平較高的農業生產和運行體系,有助于擺脫發展的困境,同時帶動生態環境建設的發展。
2容納生態化產業發展需求的生態網絡建設
配合這一發展目標,嘉澤鎮總體規劃提出了在保護自然生態基礎設施、構建景觀生態安全格局的要求。在景觀生態資源的調查與分析——生態敏感性分析與生態敏感性模型的建立——的基礎上,通過生態廊道,采用“連藤結瓜”的方式,有機連接各景觀斑塊,形成覆蓋全鎮域的生態網絡。一方面,深化與延伸了上一層次生態安全體系的網絡格局,充分體現本地區在區域分工中的生態化功能;另一方面,生態網絡內的非城市建設用地為農業產業的生態化發展奠定了基礎。
2.1 鎮域生態景觀斑塊及其功能布局
滆湖西岸濕地主要任務是增大、恢復滆湖斑塊的水體面積,提高滆湖斑塊與其他湖泊斑塊的連通性,通過合理的漁業養殖捕撈、限制污染排放,提高滆湖水質,保護生物多樣性。孟津河與扁擔河濕地、湟里河濕地要求恢復其河岸植被和環湖綠帶起緩沖帶作用,恢復沿河自然植被以保護河岸動植物多樣性。
2.2 鎮域生態鏈接的廊道設計
在鎮域內高等級的道路兩側規劃建設綠帶,依托自然山體建設山體綠帶廊道,形成鎮域廊道體系。
(1)河流生態廊道。境內河道縱橫交織,發展過程中遭到侵占、蠶食和擠壓的情況較嚴重,修復重點是恢復河流本來面貌重歸自然化。主要河流生態廊道有孟津河、扁擔河,新孟河,成章河,夏溪河,厚余浜廊道等。
(2)鎮域內共有6條道路生態廊道。沿江高速、239省道屬于常州市級生態廊道在本鎮域的延伸,其余均為鎮域生態廊道,構成嘉澤鎮域路網的主要骨架。規劃道路兩側建設生態防護綠廊,每側綠色開敞空間原則上不小于100m、防護林帶每側寬度不小于60m。
3.3 生態網絡與鎮域生態化產業格局
為了更好的反映鎮域生態網絡的構成及其結構特征,在生態網絡構建中,對鎮域景觀斑塊和鎮域生態廊道進行拓撲分析,把景觀斑塊抽象為節點,把生態廊道抽象為連線,形成鎮域生態網絡拓撲關系圖,并根據網絡的連接度和環通度,衡量構建的鎮域生態網絡是否完善,經優化后得出鎮域生態網絡的基本構架。
鎮域生態網絡的基本和局為:以滆湖西岸濕地、湟里河濕地和三星林場公園為重要生態斑塊,以鎮域北部大型苗木生產基地以及武進藝林園等人工景觀斑塊為特色斑塊;以孟津河等兩縱三橫河流生態廊道、以沿江高速、常溧路等五條道路生態廊道相互鏈接的鎮域非建設用地生態網絡系統(圖2)。
3 基于鎮域生態網絡的產業生態化發展對策
3.1 生態網絡產業選擇指引
生態網絡所圍合與分隔的用地包括城鎮發展、居民點布局與區域性基礎設施等建設用地建、生產耕作和林地等非城市建設用地兩個部分,因此,在非城市建設用地也需要進行產業選擇實現經濟效益。嘉澤鎮政府首先根據生態網絡中的產業類型、結構、產業關聯與組織等各方面的狀況,確定了都市農業的產業發展方向(圖4)并制定了相關的產業政策。
3.2生態化農業產業——都市農業的現狀與發展前景
1、都市農業發展的國際國內背景
花木產業是都市農業的標志性產業,是都市農業中科技含量、文化和資本含量很高的部分。據世界經濟貿易行家預測,花卉業在21世紀最有發展前途的10大行業中排列第2位,是各國農業中唯一不受農產品配額限制的產業(表1),近10多年來一直以年均25%的速度增長,遠遠超過世界經濟發展的平均速度,是最具有活力的產業之一,被譽為“朝陽產業”。
表1世界及全國知名地區花木情況
國內 武進 花木 4 15 17 花木種植與銷售,地域性花木中轉市場
蕭山 花木 6 15 13.1 生產規模化、品種多樣化、經營產業化、栽培設施化、種植標準化、交易現代化
瀏陽 花木 7 12 10 花木種植與銷售,地域性花木中轉市場
(1)種植面積擴大,發展勢頭迅猛。我國花卉業自改革開放后得到了重大發展,每年以20%的速度增長,現花卉種植面積已占世界30%以上,呈現出旺盛的發展勢頭,并逐漸成為發展農村經濟新的增長點。
(2)大而粗放,科技與經營水平低。武進區嘉澤鎮夏溪花木市場年銷售額達20億元人民幣,帶動地區產值17億,帶動從業人員4萬人。此外,在武進花木產區與其他7個花木生產基地的單位產值比較中,武進為1.13萬元/畝,居其它產區之首(表3)。但面臨基本相同的發展問題:科技含量低,資金投入粗放,經濟效益差;盲目建設,資源浪費;經營落后,惡性競爭嚴重等。
2、嘉澤面臨的發展問題與困境
嘉澤鎮傳統農業產值僅占工農業總產值的21%,占農業總產值的83.3%。花木種植、經營、銷售體系已經基本建成;一批特色休閑、觀賞的旅游項目初具規模;園林盆景綠化業務遍及全國20多個省市自治區。2008年底全鎮花木種植近10萬畝,品種1000多個,80%的農戶從事花木生產,花木專業戶、重點戶、示范戶已有近7000戶,花木專業村6個,花木產業已成為當地農民致富的支柱。發展中的問題可概括為:
(1)經營水平低。以農民自主經營為主,未形成產、運、銷一條龍的服務;產業經營水平較低,缺乏科學管理,市場競爭力不強;缺乏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經濟共同體,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內耗減少了收益。
(2)研發能力弱,品牌特色不明顯。傳統小農經濟自產自銷的特點突出,缺乏科技研發技術支持,農業產品和衍生產業科技含量、附加值低。
(3)旅游品質不高,配套設施水平有待提高。對旅游資源的潛力挖掘不夠。
5結語
生態建設與城鎮發展需要在遵從區域生態斑塊、廊道的基礎上構建城市生態安全格局,使生態安全體系在城鎮范圍內網絡具體化。同時利用確立的城鎮生態網絡已具備的景觀風貌、生態資源,尋找具有地域性、階段性、易推廣和多功能性的特點的產業作為城鎮生態經濟發展方向。在嘉澤鎮的生態網絡建設和生態產業發展的實踐中,為我國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和構建新型城鄉和諧社會提供新的途徑。
參考文獻:
俞孔堅,李迪華,劉海龍.“反規劃”途徑[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5.
文章標題:嘉澤鎮生態建設與城鎮發展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m.optiwork.cn/fblw/ligong/chengshiguihua/6688.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6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m.optiwork.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