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所屬欄目:建筑設計論文 發布日期:2010-09-02 09:45 熱度:
【摘要】在現代園林景觀現狀分析的基礎上,總結了現代園林景觀設計的要求,重點闡述了文人興奮點設計對現代景觀設計的啟迪,主要有文化方面和設計過程,為園林設計者提供了參考。
關鍵詞:園林;興奮點設計;文化;設計過程
1現代園林景觀的狀況分析
我國地域遼闊,氣候多樣及千百年來中國人所特有的理想聚居理念和世界觀,為后人留下了豐富的園林作品與城市環境。從北京的皇家園林,到南方的江南園林,尤其是文人園林,這些個性化的園林作品,正是園林的特色所在,也是園林場所的精神所在。但是隨著我國現代化的進程中,受到西方“現代主義”的設計思想的影響,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文化的侵蝕,金錢至上主義和利益主義的影響,工業城市化的進程的影響,造成了我國現代景觀重視外在的形式要素而忽視了許多內在的東西,對傳統文化的繼承往往只停留在形式表面,使得園林景觀變得越來越相像,現代園林失去了以往各個歷史時期的偉大作品所賦予人們的景觀歸屬感,景觀的獨特性、文化性、精神性。現代園林建設的發展常常使人們忘記了人是空間的主體,那些缺乏文化象征的純粹的物質空間,難以滿足人類精神上的需求。
2現代園林景觀設計的要求
作為人和自然之間的媒介,園林設計所營造和更新的場所空間應該是通過一些對人以及其文化都非常恰當的方法,使得人能了解自己的社會,自己的過去,社會網絡,以及其中所包含的時間和空間的世界。因此我們無法漠視景觀的場所精神,它幫助人們理解和體驗世界中的事物和意義,獲得穩定生活所需求的認同感,使我們與自然和歷史之間的聯系更加密切。
認識和理解園林空間的場所精神,是為了在歷史的發展變遷中,保持和延續園林的場所精神以及創造具有場所精神的園林空間。這是確保人們生活本真性的一個極為重要的方面,因為從根本上看,園林景觀場所精神是人們對世界和自己存在于世的本真認識的濃縮和體現。
人們在使用景觀環境的同時,還都在進行著不自覺的情感交流,從而獲得喜怒愛樂的不同的感受,之所以產生這種交流,是因為空間是有情的,所以我們說城市是有情的,建筑是有情的,景觀是有情的。當代的園林景觀提倡人性化設計,注重從人的心理角度研究環境,認為人與環境的互動是一個解碼過程,人從知覺與聯想方面對景觀環境做出反應,從環境中得到暗示與線索,從而滿足人的情感需求。設計的過程實際就是一個編碼過程,這種編碼過程要同人的心理需求相契合,以達到人與環境的統一,以便人們正確解碼。
3文人興奮點設計對現代景觀設計的啟迪
文人園林作為中國傳統園林的代表,重視文化在園林的表現,把文化和生活環境結合,把文學上的意境和園林的意境相融合,重視個人在景觀中的精神體驗,強調個人的精神與環境的精神相共鳴,把自己的思想、生活愛好、修身正德、人生境遇、社會群己關系,通過知覺與聯想方面都和園林緊密的結合,把人們的精神需求通過環境的暗示,然后感知,共鳴,從而得到精神上體驗,滿足人的情感需求,使園林成為承載文人們日常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場所空間。
3.1文化方面
(1)繼承歷史文化
歷史是人類社會和自然界的發展過程,是曾經發生過的事實。人們通過歷史文化傳達,繼承和發展他們對生活的認識和看法,這也表達出了歷史文化的兩個基本特征:延續性和發展性。延續性是指歷史文化作為社會性的遺產從一代傳到下一代,帶有一貫的特點;發展性則是指出了歷史文化本身也是不斷形成的,發展的,動態的,永遠處在延伸,創新之中。
(2)承接地方習俗
地方民俗世代相傳,強化了地區的親和力和凝聚力,它是地區文化中最有特色的部分。一個與習俗禮儀有關,在較長時間內得到保持持續生命力的場所,其本身已經構成了習俗的一部分。所以要使園林空間滿足人們精神需求,必須對不同地區的文化習俗有很深的理解,精神是根植于生活,根植于社會,只有尊重地方習俗,才能使設計的園林景觀具有歸屬感,這也是使園林景觀滿足人們精神需求的首要條件。
(3)傳承宗教神話
在人類各個歷史時期的文化中,無例外的存在著一種超越現實社會地神秘力量,他主宰著自然和社會。作為人們精神體驗的園林場所,也必須要尊重大眾不同的宗教信仰,挖掘有特色的地域文化,并把宗教和神話信仰整合到設計中,使得園林場所仍舊是人們需求的寄托,確立自我存在的精神空間。
(4)借鑒藝術源流
園林設計本來就是一門藝術,它與其他藝術形式之間一直有著一種聯系。文人園林深刻的反映了一種“詩意棲居”的藝術性,是文學、美學、哲學、宗教和建筑藝術的結合,而最能體現藝術性的就是園林意境的創造,因為它有別于西方園林對形式邏輯和幾何形體的追求,而是重視內心世界與客觀場所的關系,也是園林場所精神的一種表現。
3.2設計過程
(1)尊重使用者
人,作為園林空間的使用者,也是園林場所精神的感知者和評價者,只有人與園林景觀發生關系的同時,園林景觀才會賦予精神,因此,體驗園林景觀的場所精神的園林設計需要首先對人的需要進行分析。必須對當地使用者的心理和行為進行分析,了解在園林空間中大多數使用者究竟對空間的需求是什么,以及與設計者感受之間的差別等等。
(2)以詩性思維為導向的設計
“詩性思維”是體驗和把握真實生活,感悟園林景觀場所精神的唯一途徑,是一種人文主義的思維方式。人們生活是“詩意”,這種“詩意”只有通過“詩性思維”來體驗和揭示。
園林設計必須要以滿足人們對精神體驗的要求為其終極目的,這就需要一種“詩性”思維,去體驗,去思考,只有這樣才能把握住園林空間的“魂”,創造出真正具有場所精神的環境。
(3)運用大自然的啟迪
場所客觀的存在于自然中,只有人和場所的自然屬性發生了聯系,場所才真正的具有了精神,因此如何體現場所的精神,這需要從場所的母體——大自然中得到直觀的啟迪。
(4)保持傳統精神的延續
①要素的保留和恢復
保持原有的風格和細部處理,這種方法主要是針對有歷史意義的園林景觀。
②形式的繼承和借鑒
就形式而言,對景觀的場所精神的延續方式之一是繼承和借鑒傳統的形式,表現場所曾有的文化和歷史。
③隱喻主義
隱喻主義是后現代主義中的一種設計手法,它也是一種景觀傳達場所精神的設計手法,從字面上解釋,隱喻是一種修辭手法,是在形象化中從意義出發的比喻。它通過喚起人們的聯想,回憶,想象來感受到實際上看不到的東西。
(5)意境的追尋
意境是中國古典園林最高的藝術境界,也是中國園林在世界園林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原因之一。意境是由園林而引深的意象,和由此而產生的深一層的感情,臨物感慨、觸景生情。人在對場所進行體驗時,通過與環境的相互關系,會產生一種情感的飛躍。
4結論
通過歸納出文人園林在知覺和聯想方面設計的手法和意義,尤其是創造和人精神境界相共鳴環境的手法上,可以對現代園林設計有一定的啟迪:如在文化層面:繼承歷史文化、承接地方習俗、傳承宗教神化和借鑒藝術源流。設計過程:尊重使用者、以詩性思維為導向的設計、運用大自然的啟迪、保持傳統精神的延續和意境的追尋。
參考文獻
[1]時以群.風景園林的興奮點設計[J].中國園林,1998(3):16-18
[2]周耀明.傳統風水文化的民俗學分析[J].廣西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03)
[3]李凱生,彭怒.現代主義的空間神話與存在空間的現象學分析[J].時代建筑,2003,(6):30-34
文章標題:文人園林興奮點設計對現代園林景觀設計的啟迪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m.optiwork.cn/fblw/ligong/jianzhusheji/3539.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m.optiwork.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