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礦業論文 發布日期:2012-11-09 09:28 熱度:
摘 要:本文在整理和研究青石嶺地區區域成礦地質背景;礦區地質特征:地球化學特征及礦床地質特征的基礎上,分析了該地區的找礦潛力及遠景。
關鍵詞:青石嶺地區,鎢多金屬礦,地質特征,找礦潛力。
1 區域地質背景
青石嶺鎢多金屬礦區,位于湘贛二省交界處,距桂東縣城東南約15Km。處于南嶺多金屬成礦帶中段東緣,諸廣山復式巖體西緣。沙田——青石嶺印支期至燕山期斷陷帶與廣南——寨前——大洞斷隆帶之分界線旁側。炎陵——汝城南北向構造帶和炎陵——桂東北西向構造帶在此交匯,區域構造位置對成礦十分有利。
2 礦區地質特征
(一)地層
礦區北西部出露一套震旦——寒武系淺變質海相沉積砂巖、粉砂巖、板巖、硅質巖沉積建造,局部層位中見少量薄層狀碳酸鹽巖夾層或透鏡體。
礦區西部及西南部出露泥盆系中統跳馬澗組濱海相碎屑巖沉積建造,中上部為石英砂巖、粉砂巖及少量頁巖夾層;底部為礫巖、含礫石英砂巖及花崗質碎屑巖。該地層與礦區東部巖體呈沉積接觸關系。
(二)構造
本區隸屬于新華夏系第二復式沉降帶,湘東早—晚期新華夏褶斷帶與炎陵——汝城南北向隆起帶、炎陵——桂東北西向褶斷帶的復合部位,本區經受了加里東期——燕山期大的構造運動,受多期次構造——巖漿作用影響,區域上構造十分發育,以斷裂構造為主,褶皺構造次之。斷裂構造主要為NE和NNE走向,與區內礦化、蝕變密切相關。它們基本上控制了區內各礦床點的分布,不僅為各種礦液的運移和富集創造了良好條件,是成礦過程中的導礦構造,而且,本身亦是容礦構造。區域上有多處鎢多金屬礦床、砷鉛鋅礦床就附存于NE向壓扭性區域大斷裂的構造破碎帶中。而與區域性NE向主干深大斷裂平行的次級NE向小斷裂也是區內礦脈的主要容礦構造,而且,往往含礦品位較富。青石嶺鎢多金屬礦就屬于次級NE向構造控礦的類型,它們多數以構造破碎帶的形式出露,少數為含礦石英脈,走向基本上與區域性NE向主干斷裂平行,呈大致平行的帶狀分布。多數傾向南東,傾角50~80度。沿走向長度從幾百米至幾千米不等。礦脈形態及產狀嚴格受NE向構造控制。礦區少數NW向的構造破碎帶或石英脈一般不含礦。
(三)巖漿巖
礦區大面積出露加里東期第二階段第一次侵入的粗一中粒少斑狀角閃石黑云母二長花崗巖(ηγ3(2)a),部份為花崗閃長巖,其次為印支期第二階段第一次侵入的中細粒斑狀黑云母花崗巖。礦區鎢多金屬礦床主要附存于(ηγ3(2)a)巖體中。根據1:5萬區調資料,(ηγ3(2)a)花崗巖劃分為桂東序列大塘單元,其鋯石u-Pb年齡為428Ma,其巖石化學成份見下表2-1
根據上表2-1,2-2可知,青石嶺地區ηγ3(2)a花崗巖有如下特征:
1)、巖石類型為富硅、富鋁、富堿、貧鐵鎂的鋁過飽和類型花崗巖
2)、元素W、Bi、Cu、Zn、As、Ag等元素的變化系數均大于1,個別高達2.364,屬不均勻到極不均勻變化,這些元素有利于富集遷移。
3)、W、Sn、Bi、Ta、As、Ag元素的含量高出維氏平均值幾倍,特別是Bi元素,高出維氏值幾十倍,說明巖體本身就可以提供豐富的成礦物質來源,對成礦十分有利。
3 地球化學特征
(一)區域地球化學特征
1、水系沉積物地球化學特征
本文利用青石嶺礦區所在區域的區域1:5萬水系沉積物測量地球化學資料成果,來分析本區各時代地層、巖體的地球化學特征,見下表3-1。
表中Kk=區域平均值/克拉克值。從表中可以看出:
1區域上富集型元素(Kk>4.0)為Sn、Bi、As、W、Pb。這些成礦元素豐度遠遠高出地殼平均值,在本區很有利于形成錫、鎢、砷、鉛、鉍等礦產。
2巖漿巖(花崗巖)明顯比沉積巖富含Sn, Sn豐度是沉積巖的2.3倍,可見含豐富錫的花崗巖對錫礦的形成極為有利。
3寒武系比泥盆系震旦系更富含Cu、Pb、Zn、Ag、As,可見寒武系對多金屬礦成礦有利。
4震旦系地層富含W,其Kk值為9.59,故震旦系地層對鎢礦的形成極為有利,可提供豐富的成礦物質來源。
以上特征說明,區域同一成礦帶上眾多的各類金屬礦床,與該區域各時代地層、巖體的地球化學特征關系密切,豐富的成礦物質來源是形成各類金屬礦床的物質基礎。
2、區域地球化學場
根據區域1:5萬水系沉積物測量成果,青石嶺鎢多金屬礦區所在區域上,分布有W(7.9-25.0)×10-6、Sn(25.0-80.0)×10-6、Bi(2.5-6.3)×10-6、Cu(16-40.0)、Pb(63.0-100.0)、Zn(79.0-158.0)、As(16.0-25.0)×10-6、Ag(100-200)×10-9高背景值元素組合至異常元素組合,此異常區整體呈近南北向沿花崗巖巖體內外接觸帶分布,分為南北兩個醒目的多元素異常Ⅰ級找礦遠景區,青石嶺鎢多金屬礦區位于其南部異常區中的青石嶺——白沙W、Sn、Cu、Ag、As、Ⅰ級找礦遠景區內,而且礦區礦化情況與異常元素組合相吻合,為明顯的礦致異常。
3、區域巖礦石地球化學特征
根據1:5萬桂東縣幅沙田幅區域地質報告成果。統計區內各類巖礦石中微量元素含量的幾何平均值,有如下特征:
⑴區內二長花崗巖和沉積巖與克拉克值對比,花崗巖的特征元素為W、Sn、Bi、As、Pb,砂巖、板巖的特征元素為As、Pb。
⑵毒砂、鉛鋅礦化巖礦石中As、Pb、Zn、Ag的富集系數很高(達十幾到數千),且Sn、Bi、W、Cu的含量也較高;黃銅礦化、鎢錫礦化巖礦石中W、Sn、Bi、Ag、As的富集系數達數十至數百。
⑶、錫鎢礦化主要與硅化、云英巖化花崗巖、礦化石英脈有關,且伴有As、Cu、Bi、Mo、Ag含量的明顯增高,特別是云英巖化對Sn有明顯的富集作用,但硅化、云英巖化對Pb、Zn的富集程度較低。在沉積巖中,硅化對As有明顯的富集作用,As含量常比未蝕變巖石增高2~3倍,但硅化其它元素的富集不明顯。
(4)、硅化砂巖、板巖中,Pb、Zn含量比正常砂巖、板巖低,說明成礦熱液把地層中的部分Pb、Zn活化帶出。
由以上特征可知,硅化云英巖化是本區尋找鎢錫等高溫熱液礦床的標志,在巖體外接觸帶地層中毒砂礦化、硅化是尋找砷鉛鋅礦的標志。
(二)礦區地球化學特征
1、水系沉積物地球化學特征
青石嶺鎢多金屬礦區,屬《湖南諸廣山一萬洋山區錫鉛鋅多金屬礦評價》國土資源大調查項目的工作范圍,根據該項目所作的水系沉積物測量成果:
青石嶺鎢多金屬礦區,異常元素組合以W、Bi、Cu、Ag為主,次為As、Mo、Be、Pb、F、Sn、Zn。主要異常元素W、Bi、Cu、Ag,異常具有三級濃度分帶,強度高、濃集中心明顯,而且與鎢礦點吻合。NAP值排序靠前的為W、Bi、Ag、Cu、元素,判斷該區主要為鎢礦化,次為銅銀鉍等礦化。
4 礦床地質特征
青石嶺鎢多金屬礦區,礦脈主要分布于諸廣山巖體內接觸帶加里東期第二階段第一次侵入的粗粒少斑狀角閃石黑云母二長花崗巖中,部分分布于印支期第二階段第一次侵入的中細粒斑狀黑云母花崗巖中(見下圖)。礦體形態及產狀嚴格受NE、NNE向構造蝕變帶控制,呈大致平行的帶狀分布。礦床成因類型主要為中高溫熱液裂隙充填-交代型礦床,產于構造蝕變帶中。共發現鎢多金屬礦脈18條,其中規模較大的有10條,長600~4100米,平均厚0.29~1. 55m,WO3品位0.113~5. 82%、Sn品位0. 634~1. 06%、Cu品位0.2~5. 57%、Bi品位0.254~0. 503%,礦脈主要呈脈狀、透鏡狀產出,多分布于構造蝕變帶的中間部位,含礦載體主要為熱液石英,次為強蝕變碎裂花崗巖,金屬礦物以黑鎢礦、輝鉍礦、黃銅礦為主,伴生錫石、白鎢礦及毒砂。脈石礦物主要有石英、長石、云母、螢石等,礦脈兩邊逐漸變為角礫巖和碎裂蝕變花崗巖,礦石結構多為結晶結構,少數為交代殘余結構,構造以浸染狀構造、斑點狀構造為主,次為條帶狀構造和塊狀構造,圍巖蝕變以硅化為主,次為綠泥石化、云英巖化、黃鐵礦化、黃銅礦化、毒砂礦化、電氣石化、偶見螢石礦化,當硅化強烈并迭加有綠泥石化、黃鐵礦化時常常鎢礦化較好。各主要礦脈特征見下表4-1
5 找礦前景分析
(一)優越的成礦地質環境
青石嶺鎢多金屬礦區,本身就處于南嶺多金屬成礦帶上,又剛好處在沙田——青石嶺印支至燕山斷陷帶與廣南——寨前——大洞斷壟帶的結合部位,斷裂構造非常發育,有利于成礦物質的遷移和富集,其NE和NNE向的斷裂構造既是導礦構造,又是容礦構造。礦體所附存的加里東期花崗巖(ηγ3(2)a)、印支期花崗巖及礦區周邊震旦——寒武的地層和泥盆系地層均可提供豐富的成礦物質來源,特別是各時代侵入的巖體,不但成礦物質來源豐富,而且具多期此侵入的特點,巖漿的每次侵入作用,均伴隨有不同程度的礦化作用,使礦化進行多次的疊加,為成礦物質的遷移和富集創造了良好的地質條件,構成了地層、構造、巖漿巖“三位一體”的成礦模式
(三)成礦規律及礦床特征對比
礦區經地表工作,已發現鎢多金屬礦脈18條,礦脈嚴格受斷裂構造控制,賦存于構造蝕變帶中的石英脈——云英巖中,礦化富集與硅化、云英巖化、綠泥石化關系密切,礦體形態簡單,多呈脈狀、透鏡狀產出,礦體空間分布有一定的規律性,多呈平行排列,密集型帶狀分布,化探異常、硅化、云英巖化、綠泥石化是最直接的找礦標志。已發現之礦脈沿走向最長達4100米,與區域同一成礦帶內已知的成因類型相似的鎢多金屬礦床對比,如曾子坳鎢礦、流源鎢錫礦、青銅鎢礦等,具有相同的成礦地質背景,相同的礦床成因類型,相同的礦床地質特征,相似的找礦標志。雖然含礦巖系、物質來源、成礦作用期次及有用組分富集程度有所差異,然而它們都具有相似或相近的地層——構造——巖漿巖——混合流體、多期次成礦的特點。青石嶺鎢多金屬礦,無論從成礦物質來源、有用組分富集條件還是礦床規模與周邊相類似礦床相比,更具優越性,找礦前景良好。
6 結 論
青石嶺鎢多金屬礦區,區域成礦地質背景良好,成礦物質基礎雄厚,成礦物質來源廣泛,化探異常范圍大、強度高、具多級濃度分帶,地表通過異常查證,找礦效果良好,異常元素組合與已知礦點吻合,說明化探異常的示礦性明顯,成礦優越性得到了很好的驗證,與區域同一成礦帶上大型鎢多金屬礦床相比,不僅有相似的礦床成因模式,而且成礦條件更具優越性,具有形成大型鎢多金屬礦床的可能性,找礦前景良好,特別是其深部找礦及周邊找礦,均具有進一步工作的價值。
參考文獻:
1、《湖南諸廣山-萬洋山地區1:5萬化探成果報告》——湖南地調院2001年9月。
2、《1:5萬桂東縣幅、沙田幅區域地質報告》——湖南區調隊1989年。
3、《南嶺地區錫礦成礦規律研究報告》
文章標題:湖南省桂東縣青石嶺鎢多金屬礦區成礦地質特征及找礦前景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m.optiwork.cn/fblw/ligong/kuangye/13877.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6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m.optiwork.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