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修建水利工程要注意保護生態平衡。保護生態平衡應是兩個內容的總和:一是對那些良性的生態平衡應盡最大努力限制人類對其的消極影響,使其按自己固有的規律發展;另一個是對那些惡性的生態平衡施以人類的改造活動,扼制其繼續發展的勢頭,使之良性發展。
有了保護生態平衡的認識,進行合理的開發規劃,是使興建與環保協調發展的必要手段。然而要真正達到這一共識,人類還要走相當長的一段路程。因為環保問題歷來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具有直接性和間接性、短期性和長期性、誘發性和積累性以及連帶性等特點。因此,在世界范圍內大力進行環境保護教育,使規劃工作納入法律軌道亦是十分必要的。
3.生態保護要作為水利工程規劃、設計和施工重要的組成部分。在興修水利工程的前后,只有對保護生態平衡的認識甚至是重視是遠遠不夠的,重要的是要落實到具體的行動中,即要將環保思想貫穿于工程的規劃設計及施工組織管理的每一環節。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水利工程的修建,對生態平衡的良性循環有著巨大的副作用,這就要求我們必須通過合理、科學的規劃設計和管理將其減小到最低限度。除了有一個良好的政治經濟條件外,更重要的是要依靠科學技術的革命?茖W技術是協調人與自然關系的主要工具。由于生物圈的動態平衡是人類及其生命系統穩定性產生的前提,現代自然科學的發展所深刻揭示的自然規律,則是人類認識生物圈動態平衡機制的基礎,而現代技術又為調節生物圈動態平衡提供了必要的手段。這種調節,必須考慮人的活動對自然界發生作用的性質和界限,必須把對自然界的保護和再生產納入社會有機體內并作為其重要的組成部分。
對于不良的生態平衡,興修水利工程本身就是對其進行良性改造,使之朝著有利于人類的健康方向發展。關鍵是我們在工程的施工過程中,怎樣盡最大努力去減小人類對其的不良影響。這就給工程的建設者們提出了以下任務:
。1)規劃設計的前期,要切實搞好工程所在地的水文資料的收集及地質條件的勘測。如蓄水庫,重點是水文資料和地質構造,充分考慮大壩的防洪能力、穩定性以及避免地震的誘發。
。2)規劃中還應設計一定的工程構造,以滿足大壩流域內水生物的生活習性,減少庫區淹沒范圍。如長江內的珍奇動物“中華鱘”,有著在上游產卵的習性,三峽大壩的修建,正好隔斷了該魚類去上游繁衍的路途,如果不采取一定的措施,勢必會造成“中華鱘”這一珍奇動物的滅絕。三峽大壩的設計就充分考慮了對“中華鱘”。
。3)施工階段的任務:第一,在施工承包合同的簽訂時,承包商對施工現場污染物的擴散和施工人員的勞動保護所應負的責任,應寫進合同書內,要有環保措施,對各種污染物排放要限制在標準以內。第二,施工前要在施工現場建立必要的環保監測機構,進行水質、大氣、噪聲的本底測定,便于和施工階段不同時期監測結果進行對比。第三,施工人員進入工地后,還要建立衛生防疫機構,以避免施工期數萬工人集中在一起,引起流行病的傳播和擴散。這方面的教訓,在我國大躍進時期的興修水利中是十分深刻的。
。4)施工后期的任務。特別要對施工階段破壞的植被規劃及時恢復,制訂工區的全面綠化規劃,以保護已經形成的生態平衡。在工區范圍內的生物圈內,研究生物資源的利用、保護和生產的合理的方式,控制規劃人群自身的發展,保持生物種群的恰當比例。
因此在興建水利工程時,要堅持水利工程規劃設計的原則,掌握水利工程景觀規劃策略,要注意保護生態平衡,要將環保意識貫穿于工程規劃設計及施工組織管理的每一環節。
2/2 首頁 上一頁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