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核心期刊 更新日期:2025-07-02 15:07:47
林業經濟
北大核心Forestry Economics
林業經濟最新期刊目錄
數字化轉型對企業ESG表現的影響分析——基于中國林業上市公司的驗證————作者:何一鳴;萬深瑋;柯水發;梁晨;
摘要:隨著各行業掀起數字化轉型的潮流,ESG評價體系快速發展成為企業發展的重要指標。文章以2011—2020年中國A股林業上市公司為樣本,實證分析數字化轉型對林業上市公司ESG表現的影響。研究發現:(1)數字化轉型對企業ESG表現有顯著影響,影響系數為0.0926,但U-test檢驗結果表明,影響曲線呈現“倒U型”。(2)數字化轉型對環境、管理、社會的影響有所側重,其影響系數分別為0.2013、0.22...
林長制的實施降低了企業資本成本嗎?——基于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作者:陳宋藝;董丙瑞;張雨;謝幫生;
摘要:林長制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制度創新,在改善林業和生態的同時,也改變了企業外部環境和內部運營管理。為了探究林長制的實施對企業資本成本的影響,文章基于2013—2020年上市公司數據,運用雙重機器學習模型、平行趨勢檢驗和PSM-DID檢驗等方法實證分析林長制對企業資本成本的影響及作用機制。研究發現:(1)林長制實施后,試點企業資本成本平均降低了24.60%,表明林長制對企業的資本成本具有顯著的抑制作...
中國木材供求關系的空間溢出效應——基于空間面板聯立方程的研究————作者:劉林;朱含露;孫瑩;孫洪剛;
摘要:作為全球最大的木材進口國和消費國,中國木材供求關系的穩定對國內經濟安全與全球市場格局具有深遠影響。文章基于中國22個省份2005—2022年的面板數據,構建空間面板聯立方程模型,旨在揭示木材供給、需求與價格之間的內生互動機制及其空間溢出效應。研究發現:(1)地理鄰近省份的木材供給呈現顯著正向協同效應(系數0.7060),而經濟關聯省份因資源競爭導致需求負向溢出(系數-0.6960);(2)木材價格...
大食物觀視角下林下經濟高質量發展路徑研究——以福建省為例————作者:常一明;林以恒;林煒域;季宇軒;楊泓欣;范水生;
摘要:面對全球食物系統挑戰,中國提出“大食物觀”理念,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林下經濟作為可持續復合經營模式,與該理念高度契合。為了探索大食物觀指導下林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路徑,以提高林地利用率、促進農民增收、豐富食物供給,文章以福建省為例,創新性地構建基于大食物觀的林下經濟高質量發展模式理論分析框架,構建二者有機結合的創新理論體系,通過理念引領性、資源整合性、創新驅動性、生態友好性、高質高效性及協同發展...
中俄林業合作核心議題研究進展與展望——基于LDA主題模型————作者:馬國勇;丁麗淼;趙媛;
摘要:林業合作在中俄經貿合作、資源開發、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戰略中占據重要地位。為深入探討中俄林業合作的核心議題及未來發展趨勢,文章基于1996—2024年的政策文件、新聞報道、學術研究成果及數據庫資料,運用文本大數據分析方法,構建LDA主題模型,系統挖掘并量化分析了中俄林業合作的核心議題與關鍵特征。研究結果表明,中俄林業合作主要集中在六個核心領域:生態合作與資源保護、防火措施與荒漠化防治、自然保護區與...
跨省森林生態補償非合作——合作兩型博弈研究————作者:張敬唯;陸璐;姜楠;賴啟福;
摘要:針對跨省森林生態補償中普遍存在的“搭便車”現象及生態效益提升不穩定問題,文章采用非合作—合作兩型博弈求解最優森林保護策略與補償款分配方案,并以赤水河流域云貴川三省森林保護案例進行實證分析。結果表明:首先,地方政府間建立協同合作機制可有效抑制“搭便車”行為,提高森林生態保護效率;其次,基于邊際貢獻原則設計的補償款分配方案能平衡各方利益,有效激勵地方政府參與生態保護,促進區域公平與可持續發展。此外,受...
農業文化遺產的生態智慧解析與可持續利用:基于浙江仙居古楊梅群復合種養系統的案例————作者:蔡碧凡;許多;徐達;王丹;
摘要:深度解析與活化利用農業文化遺產蘊含的生態智慧對農耕文明傳承與鄉村振興具有重要意義。文章以首個楊梅類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GIAHS)“浙江仙居古楊梅群復合種養系統”為研究對象,突破傳統描述性研究范式,結合文獻分析、田野調查等方法,通過生態、經濟和文化多維度解析“梅—茶—雞—蜂”四素同構模式,揭示其生態智慧實踐特征和理念準則,并提出可持續利用策略。研究表明:該系統通過山地梯度種植、物種協同共生與多元...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下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實踐研究與展望————作者:蘭玉鳳;姜楠;張翰成;賴啟福;
摘要:生態文明建設在實踐過程中面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難題、機械論思維局限及部分地區生態文明建設未能與經濟發展形成良性互動的挑戰。文章通過分析不同階段的改革目標和政策變化,揭示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如何從理論層面補充和指導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實踐,推動改革從產權明晰向生態優先靠攏。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演進階段劃分以實踐、政策導向為依據,包含孕育、萌生、形成、確立、擴展五個階段,并在其發展背景下,將第三輪集體林權...
混合碳市場下林業企業供應鏈競爭策略選擇與協調機制————作者:陳偉林;陳思瑩;黃和亮;
摘要:林業企業既是碳匯的生產者又是消費者,發揮好其減排、固碳的作用有助于“雙碳”目標的實現。為探究在混合碳市場機制下林業企業供應鏈主體的減排策略選擇、合作協調機制設計以及利潤分配格局,文章建立基準模型、三階段供應鏈博弈模型,通過數值仿真和敏感性分析,考察碳交易價格與碳排放規制系數等關鍵參數對供應鏈企業利潤水平、生產運營決策以及碳減排策略實施的動態影響。研究結果顯示,在供應鏈企業內部碳交易機制運行的前提下...
數字普惠金融對林業科技創新水平的影響機制研究——基于省級面板數據的實證分析————作者:陳曉蓉;武常岐;張昆賢;李瀚卿;
摘要:林業科技創新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和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力量。作為國家金融服務體系的關鍵一環,數字普惠金融為林業科技創新提供了有力支撐。文章采用2012—2022年中國31個省份的面板數據和數字普惠金融指數,運用雙向固定效應模型實證檢驗數字普惠金融對林業科技創新的影響及其作用機制。研究結果發現:(1)數字普惠金融對林業科技創新的促進作用正向且顯著,其促進效應為0.0202,在經過穩健性檢驗并使用工具變量...
大食物觀背景下森林食品產業供應鏈整合協同機制與實踐路徑研究————作者:陳思;張蕾;張琦;
摘要:隨著全球食品生產和消費模式的變化,傳統的單一食品產業模式已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需求與環保要求。大食物觀提出了食品產業供應鏈的全面整合與跨領域合作理念,文章旨在大食物觀背景下優化森林食品產業供應鏈的整合方式,提高各環節協同效率,構建可持續發展的供應鏈協同機制框架。文章基于森林食品產業發展的現狀分析,構建包含信息協同、資源協同、物流協同和市場協同四個核心層面的森林食品產業供應鏈整合協同機制,提出生態友好...
大食物觀視域下林下經濟產業發展:基本邏輯與協同路徑————作者:林婉婷;蘇寶財;趙振文;
摘要:大食物觀是黨中央在新發展階段提出的糧食安全新理念,林下經濟作為致力于多樣化森林食品生產、可持續發展導向、復合經營模式的產業,在發展邏輯與路徑上與大食物觀目標高度契合。文章立足國家糧食安全戰略需求,系統解析大食物觀與林下經濟產業的耦合機理,創新性地構建“四觀協同—四位一體”理論框架,揭示全域資源開發范式下林業生態經濟系統的轉型路徑。研究闡明,大食物觀通過突破耕地資源約束,推動形成大資源觀、大健康觀、...
產業發展規劃何以提升區域油茶產量?——基于漸進式雙重差分法的實證研究————作者:盧素蘭;黃瑛樺;陳一凡;胡鑫慧;鄭玉龍;
摘要:發展森林食物是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舉措。文章以油茶產業發展規劃為準自然實驗,基于省級面板數據,運用漸進式雙重差分法實證檢驗產業發展規劃的增產效應,并進一步剖析其內在作用機制、異質性和次生效應。研究發現:第一,產業發展規劃對區域油茶產量的影響正向且顯著,基準回歸系數為17.8500;第二,異質性分析表明,產業發展規劃對于核心及積極地區和“低產”區域的政策效應更為顯著,影響系...
環境風險感知對茶農低碳生產響應行為的影響研究————作者:鄭蓉蓉;曾妮;劉婷;王麗蓉;劉得燕;張雪梅;王晴晴;張雪波;劉路星;
摘要:茶農響應可持續的茶園低碳生產技術,是發展低碳經濟的必然選擇,對實現“雙碳”目標具有重大意義。文章采用問卷調查和結構性訪談的方法,以福建省5個主要產茶縣的535名茶農為研究對象,運用基準回歸模型、中介效應模型和調節效應模型,研究在自然脆弱性與社會脆弱性雙重影響下,茶農環境風險感知、鄉村生態文化韌性對茶農低碳生產響應行為的影響機制。研究結果表明:(1)基準回歸結果顯示環境風險感知系數為0.8698,且...
三北防護林工程綜合效益及其時空演變————作者:劉欣;馬國勇;佟璐;
摘要:全面評價三北防護林工程的綜合效益,是衡量工程成效、指導后續修復與建設、促進區域可持續發展及全球生態治理合作的重要標尺。文章采用改進的CRITIC賦權法、Dagum基尼系數分解法、Kernel密度估計方法和障礙因子診斷模型,測算了1978—2020年三北防護林工程第一期至第五期的“生態—經濟—社會”綜合效益,進而全面揭示其時空演進特征。研究發現:(1)樣本考察期內,全區及各區域“生態—經濟—社會”綜...
中國茶葉出口貿易影響因素分析——基于新制度經濟學理論分析框架————作者:陳涵;林以恒;鄭庭昌;范水生;毛麗玉;
摘要:中國茶葉出口貿易在茶產業營銷流通及產業體系建設中具有重要意義。文章基于新制度經濟學,構建了“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市場環境”中國茶葉出口貿易三維分析框架,并運用拓展貿易引力模型,結合2003—2023年中國與30個主要茶葉貿易伙伴國的雙邊流量數據,實證分析了制度、文化和市場環境等因素對中國茶葉出口貿易的影響。研究表明:(1)經濟自由度在1%的顯著性水平上促進中國茶葉出口。較高的經濟自由度降低了貿易...
嬗變·理論·要義·價值: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生態產品價值實現重要論述的四維闡釋————作者:孔德意;
摘要: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生態產品價值實現重要論述深刻揭示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對自然生態系統與社會價值之間關系的深刻理解和精準概括。文章對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一系列重要論述進行了梳理和分析,研究結論顯示:該重要論述分為理念提出與初步探索、理論豐富與深化發展、制度完善與實踐推進三個階段,源于對馬克思主義生態理論的時代回響與創新拓展、中華優秀傳統生態文化的當代新生與發展和中國生態文明...
“三庫+碳庫”理念促進林業新質生產力生成:理論邏輯、現實要求與實踐進路————作者:許曉東;傅清媛;
摘要:林業新質生產力生成是實現林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是推動林業產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以“三庫+碳庫”理念為核心,結合馬克思主義生產力理論,文章系統探討了林業新質生產力生成的理論框架和實踐進路。文章首先界定了“三庫+碳庫”理念的內涵,深入挖掘了水庫、糧庫、錢庫和碳庫之間的相互關系及其對林業高質量發展的作用,提出了碳匯與生態產品價值提升的協同效應。通過技術創新與產業協同,文章構建了林業新質生產力生成的系...
我國碳資產債券發展模式研究————作者:孫鑠鑠;秦濤;潘煥學;宋肖肖;郭春艷;
摘要:碳資產債券作為碳金融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實現國家“雙碳”目標及推動低碳項目融資過程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通過多案例研究方法,文章選取多個成功發行碳資產債券的典型案例,系統剖析當前碳資產債券發行模式的運行規律。通過歸納分析,文章提出“碳排放權債券”“碳減排量預期收益權債券”和“碳資產擔保債券”三種代表性的碳資產債券發行模式,并從發行主體與規模、發行期限與利率、擔保方式、掛鉤碳資產量等多個債券發行要素...
司法護航“武平林改”升級版路徑探索————作者:張麗華;陳英棠;李金玲;
摘要: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將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推向了一個全新的高度。福建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是習近平親自抓起、親自推動的,是習近平法治思想在福建早期的探索實踐,也是地方經驗上升為國家決策的成功典范。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對林改工作作出重要指示,確保改革始終沿著正確的方向推進。作為“全國林改第一縣”,武平敢為林改創舉,為黨和國家最高決策提供了可靠依據。歷年來,武平法院持續發揚“敢為人先、接力奮...
林業經濟來自網友的投稿評論:
常見問題及解答
copyright © m.optiwork.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