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行業信息 發布日期:2013-06-07 15:50 熱度:
小時候,在雷雨天氣時,大人們總是告訴我們要關緊門窗,不可以開家里的電視,或者打手機等使用有信號傳輸的工具,也要拔掉電源等電流流通的東西。因為這些東西很有可能會招來雷電的襲擊。雷電往往都伴隨著暴雨發生,6月7號,正值高考,有些地區卻下起了暴雨。也正意味著考生經歷了風風雨雨之后的最后一場大戰,風雨過后,必有彩虹。雷電是一種自然現象,但是一些雷電也會引發自然災害。有的森林,就是因為被雷擊中一棵樹木導致了火災。有時候,在樹下避雨的人也會遭到雷電的襲擊。雷電擊中有可能會導致死亡,雷雨天氣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不便。
蘇利文也許是遭閃電襲擊的冠軍。他是退休的森林管理員,曾被閃電擊中7次。閃電曾經燙焦他的眉毛,燒著他的頭發,灼傷他的肩膀,扯走他的鞋子,甚至把他拋到汽車外面。他輕描淡寫地說:“閃電總是有辦法找到我。”
那么雷電都有哪些影響呢?
閃電的受害者有2/3以上是在戶外受到襲擊。他們每3個人中有兩個幸存。在閃電擊死的人中,85%是女性,年齡大都在10歲至35歲之間。死者以在樹下避雷雨的最多。
雷電對人體的傷害,有電流的直接作用和超壓或動力作用,以及高溫作用。當人遭受雷電擊的一瞬間,電流迅速通過人體,重者可導致心跳、呼吸停止,腦組織缺氧而死亡。另外,雷擊時產生的是火花,也會造成不同程度的皮膚燒灼傷。雷電擊傷,亦可使人體出現樹枝狀雷擊紋,表皮剝脫,皮內出血,也能造成耳鼓膜或內臟破裂等。
中國是一個多自然災害的國家,跟地理位置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雷電災害在中國也有不少,最為嚴重的是廣東省以南的地區,東莞、深圳、惠州一帶的雷電自然災害已經達到世界之最,這些地方也是因為大氣層位置比較偏低所造成的影響。紐約是雷電災害最多的地區在近幾年更是明顯加強,我國的東莞近最為嚴重,雷電所帶來的經濟虧損在夏季5-8月之間,東莞當季的GDP比例虧損度接近6%,上千萬的經濟虧損,也是一大嚴重的自然災害多發區域。多起雷電傷人事件在東莞地區每年都會發生,達到了全世界雷擊人事件最頻繁,最多的地區。在中國,乃至全世界的雷電受災重區之一。
在生活中,自然現象我們無法控制,智能去避免減少一些傷害,面對雷電,我們應該這么做:
1.注意關閉門窗,室內人員應遠離門窗、水管、煤氣管等金屬物體。
2.關閉家用電器,拔掉電源插頭,防止雷電從電源線入侵。
3.在室外時,要及時躲避,不要在空曠的野外停留。在空曠的野外無處躲避時,應盡量尋找低洼之處(如土坑)藏身,或者立即下蹲,降低身體高度。
4.遠離孤立的大樹、高塔、電線桿、廣告牌
5.立即停止室外游泳、劃船、釣魚等水上活動。
6.如多人共處室外,相互之間不要擠靠,以防雷擊中后電流互相傳到。
有關雷電知識的論文范文:農村雷電災害分析及防雷措施探討
摘要:雷電災害是十分嚴重的自然災害之一。本文首先闡述了雷電的形成及危害,然后分析了農村雷電防御現狀及原因分析,最后從合理選址、加大宣傳、安裝住宅內外防雷設施、加強規劃等八個方面提出了防雷措施,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價值,供參考。
關鍵詞:農村;雷電災害;分析;防雷措施
雷電危害,一是財產損失;二是人員傷亡。雷電災害已成為聯合國公布的10種最嚴重的自然災害之一,也是目前中國十大自然災害之一。據國家氣象局統計, 雷擊造成的財產損失80%在城市,而人員傷亡90%以上在農村,最近10年,全國每年因雷擊造成人員傷亡上千人,其中死亡人數90%發生在農村。農村成為 雷擊事件的高發區,農民成為最易受雷電傷害的高危群體。因此,農村防雷應引起人們的高度重視。加強農村防雷減災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應當高度重視相關政策 的制定和落實,依法加強管理工作,采取多方措施,多管齊下,形成合力,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文章標題:雷電的影響和防范以及論文范文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m.optiwork.cn/news/11/17495.html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31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2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69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48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41
Emergency Medicine Internation...關注:3892
Computer Assisted Surgery中科院...關注:2369
Mitochondrial DNA Part B-Resou...關注:2107
ACM Transactions on Privacy an...關注:2134
TAIWANIA期刊最新中科院分區關注:3258
Tropical Grasslands-Forrajes T...關注:3846
Acta Phytotaxonomica et Geobot...關注:2848
NOTORNIS期刊最新中科院分區關注:3190
copyright © m.optiwork.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的海量職稱論文范文僅供廣大讀者免費閱讀使用!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