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礦業論文 發布日期:2011-05-23 17:03 熱度:
摘要:對下水灣尾礦庫進行了巖土工程 勘察,查明了該場地的工程地質和水文地質特征,為該工程的設計和施工提供了地質資料,并從工作中總結出了自己的觀點,與同行進行探討。
關鍵詞:地質條件;浸潤線;地震效應;勘察
1.前言
下水灣尾礦庫位于湖南省花垣縣團結鎮長興村,距花垣縣城約12Km。該尾礦庫于2005年投入使用,已建初期壩位于下游溝口,壩型為漿砌石壩,勘察期間頂面標高約367.50m,壩高約34.00m(目前仍正在加高)。壩軸線長137.0m,壩頂寬度約11.0m,上游邊坡為1:0.1,下游邊坡為1:0.37。
2.區域地質概況
場地位于云貴高原之東緣,武陵山脈中段的東南麓。受區域構造影響,庫區北西側和東側發育兩條斷層。
2.1F85斷層,分布于庫區北西側,為花垣—茶洞區域性大斷裂,延伸長度達數公里,從初期壩右壩肩上游約22m處斜穿庫區,斷層走向北東60°,傾向南東,傾角40°~80°,為逆斷層,斷層破碎帶寬5~10m,沿斷層巖石擠壓柔皺強烈,無明顯溶蝕現象。
2.2F3斷層,分布于庫區東側,為區域性大斷層,斷層走向北東45°,傾向北西,傾角75°,為正斷層,斷層破碎帶寬30m,在寒武系清虛洞組灰巖層中沿斷層帶有落水洞、洼地等巖溶形態發育,該斷層為導水斷層。
3.庫區工程地質條件
3.1場地位置、地形地貌
下水灣尾礦庫位于湖南省花垣縣團結鎮長興村。屬低中山區,山勢一般較陡峻,溝谷發育,地形起伏較大。地形南高北抵,東高西低,溝谷近東西向展布延伸,溝水由東向西流。庫尾及南岸多發育沖溝。谷坡較陡,一般30°~50°,局部達80°。
3.2尾礦庫現狀、尾礦沉積規律及全尾礦
3.2.1尾礦庫現狀
初期壩現狀
根據向礦方調查結果,該尾礦庫于2005年投入使用,初期壩為漿砌石壩,勘察期間頂面標高約367.50m,壩高約34.00m(目前仍正在加高)。壩體采用塊石砌置而成,基底為灰巖,兩側嵌入灰巖層中。在壩體底部靠近東岸山體中有一排水涵洞,大小約為1.8×1.8m2。壩面基本平整,壩體構筑情況良好,未見明顯變形,壩體基本穩定。
據向礦方調查,該初期壩底部約334標高處有一直徑500mm的排水管,出口位于壩前水池水面下,礦方原擬將其封堵,但未能完全堵死,該排水管尚能排出少量水。
3.2.2尾礦沉積規律
尾礦由選廠用管道輸送至尾礦庫內,然后由排放管口排出,其沉積過程主要影響因素有以下幾個方面:
1)粒度:尾礦顆粒的大小是控制沉積的主要因素,粗顆粒沉積較快,一般距排放管口愈近顆粒愈粗,反之,愈遠愈細。據相關全尾礦粒度資料反映,尾礦粒度主要變化在0.2~<0.02mm之間,說明了尾礦砂與尾礦土的粒徑變化使尾礦在沉積過程中,仍有隨粒徑變化而水平方向具分選性的特點。
2)尾礦流速:尾礦漿流速越大,越不易沉積,且顆粒攜帶越遠。據現場調查,尾砂流速變化小,有利于尾礦沉積。
3)礦漿濃度:濃度愈大,流速相應減小,沉積速度較快,且分選性也差。
4)干灘長度:干灘長度對尾礦土沉積產生較大的影響,干灘短,尾礦土易在較短的距離內沉積;干灘愈長,尾礦隨尾砂漿流動,利于水平方向上的沉積。
5)放礦方法:尾礦漿自排放口處總是趨向于以輻射型向四周擴散,呈漫流或蛇曲狀流向庫內。由于放礦口高于地表0.5~1.0m不等,使尾礦流速加劇,對水平方向尾礦土沉積影響較大,當排放口交錯移動時,尾礦常呈交錯、重疊沉積的現象。
鑒于上述尾礦沉積的一般規律,本尾礦庫內尾礦沉積具有以下特點:
1) 總體上從上至下由粗到細,由尾粉砂→尾粉土→尾粉質粘土→尾粘土組成。
2) 從排放口沉積處到尾礦庫內總體上由粗到細,由尾粉細砂→尾粉土→尾粉質粘土組成。
3) 由于本庫內多家礦山排礦,排放點多,礦漿濃度、流速各異,造成在尾砂層中存在薄層(一般厚度0.5~25cm)尾粉質粘土及尾粉土透鏡體,同時在尾粉質粘土、尾粉土層中亦存在尾粉砂等透鏡體。
3.2.3全尾砂
本次勘察在選廠及尾礦庫放礦口用桶共采取3件全尾砂樣,靜置沉積24小時后,進行全尾礦顆粒分析。
3.3尾礦及壩址地基土巖性特征
3.3.1人工填土及尾礦巖性特征
3.3.1.1人工填土(Qml)①:屬素填土,灰褐、灰褐色。主要由碎石組成,含少量粘性土,局部粘性土含量超過50%或夾大塊石。碎石成分主要為頁巖,粒徑大小不等,一般粒徑2~18cm,呈棱角、次棱角狀,稍濕,松散~稍密狀態,局部中密狀態。主要分布于庫區內3個副壩、庫內3個土堤及庫岸公路岸坡。鉆孔1、2、9、10、12、14號遇見該層,層厚1.80~20.9m。
3.3.1.2尾粉砂(Qml)②:灰褐色,主要礦物成份為石英等,呈稍濕~飽和,松散~稍密狀態,夾有5~20mm薄層尾粉土或尾粉質粘土透鏡體。分布于尾礦庫的表層及副壩壩底,鉆孔1、3、8、9、12~14號遇見該層,層厚2.30~9.30m。
3.3.1.3尾粉土(Qml)③:灰褐色,無光澤反應,搖振反應迅速,干強度及韌性低,局部夾有2~20mm薄層尾粉質粘土或尾粉砂透鏡體。呈很濕~飽和,松散~稍密狀態。分布于庫內大部分地段,鉆孔1、3~9、11~13號遇見該層,層厚0.80~8.60m。
3.3.1.4尾粉質粘土(Qml)④:灰、灰褐色,切口稍光滑,無搖振反應,干強度、韌性中等,呈很濕~飽和,流塑~軟塑狀態。分布于尾礦庫內大部分
地段,鉆孔1、3~7、11~13號遇見該層,層厚1.10~8.50m。
3.3.1.5尾粘土(Qml)⑤-1:灰褐色、灰色,切口光滑,光澤反應光滑,搖震無反應,干強度及韌性中等,飽和,流塑狀態。主要分布于庫區初期壩前有尾礦水的地段。鉆孔13號遇見該層,層厚5.20m。
3.3.1.6尾粘土(Qml)⑤:灰褐色、灰色,切口光滑,光澤反應光滑,搖震無反應,干強度及韌性中等,飽和,流塑~軟塑狀態。主要分布于庫區東側及有尾礦水的地段。鉆孔3~7、11~13號遇見該層,層厚3.70~15.50m。
3.5水文地質條件
文章標題:探討下水灣尾礦庫工程地質勘察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m.optiwork.cn/fblw/ligong/kuangye/9065.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6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m.optiwork.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