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1地下水
庫區內地下水主要為基巖裂隙潛水,局部少量上層滯水賦存于第四系坡積地層中,潛水賦存于基巖節理裂隙中,受大氣降水補給,其水量隨季節變化而變化。
為了解地下水對砼的腐蝕性,本次勘察在探井5號采取了1件水試料進行水質分析,其結果按《巖土工程勘察規范》(GB50021-2001)中有關標準判定:場地環境類型為Ⅱ類,該地下水水質對砼結構及鋼筋砼結構中鋼筋無腐蝕性,對鋼結構具弱腐蝕性。
3.5.2尾礦水
本次勘察在庫內采取了1件尾礦水試料進行水質分析,其結果按《巖土工程勘察規范》(GB50021-2001)中有關標準綜合判定:場地環境類型為Ⅱ類,尾礦庫內尾礦水水質對砼結構及鋼筋砼結構中鋼筋無腐蝕性,對鋼結構具弱腐蝕性。
3.5.3地表水
本次勘察在庫尾沖溝采取了1件地表水試料進行水質分析,其結果按《巖土工程勘察規范》(GB50021-2001)中有關標準綜合判定:場地環境類型為Ⅱ類,場地地表水水質對砼結構及鋼筋砼結構中鋼筋無腐蝕性,對鋼結構具弱腐蝕性。
4、浸潤線與滲透性
勘察時大部分鉆孔位于尾礦水中,只測得鉆孔3號的水位為6.83m,相當于標高361.67m。為便于分析,現將試驗求得的各尾礦土滲透系數統計列于表1:
滲透系數K20℃統計表
表1

尾礦土滲透系數有由尾粉砂→尾粉土→尾粉質粘土逐漸減小的趨勢,同時,由于放礦的不規則,造成本場地粉砂、尾粉土等多夾有尾粘土薄層,其滲透性較一般尾礦土稍低。
5地震效應
根據《水工建筑物抗震設計規范》(DL5073-2000)及《
中國地震動參數區劃圖》(GB18306-2001)有關規定,擬建場地抗震設防烈度為Ⅵ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值為0.05g,設計地震分組為第一組;有關場地剪切波速參考值為:人工填土①100m/s,尾粉砂②為90m/s,尾粉土③為70m/s,尾粉質粘土④為60m/s,尾粘土⑤為50m/s,植物層⑥為100m/s,粉質粘土⑦為180m/s,粉質粘土⑧為250m/s,強風化頁巖⑩為400m/s,中風化頁巖○11及灰巖○12均大于500m/s;按鉆孔5、8、11計算場地等效剪切波速值約為69m/s,場地土為軟弱土,場地類別為Ⅲ類,特征周期值為0.35s,屬抗震不利地段。
6.結論與建議
①庫區內存在斷層F85、F3為區域斷裂構造,屬非活動性斷層。本次勘察未發現影響場地穩定性的不良地質作用,場地是穩定的,適宜構筑擬建項目。
②根據《水工建筑物抗震設計規范》(DL5073-2000)及《中國地震動參數區劃圖》(GB18306-2001)有關規定,擬建場地抗震設防烈度為Ⅵ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值為0.05g,設計地震分組為第一組;場地土為軟弱土,場地類別為Ⅲ類,特征周期值為0.35s,屬抗震不利地段。
③根據本次勘察調查結果,初期壩壩基持力層為灰巖,目前壩址基本穩定。庫尾三個副壩及填筑質量為稍密狀態,局部中密狀態,壩基均未清基,直接座落于尾礦土或第四系沖洪積層上,考慮到尾礦庫加高擴容的需要,宜對三個副壩、初期壩前填土區及初期壩進行穩定性驗算,對壩基進行加固處理。
④由于后期堆積壩壩基位于庫內,基底為流塑狀態尾粘土、尾粉質粘土、松散尾粉土等,建議尾礦庫加高擴容設計、施工時加強排滲固結措施,以利壩體的穩定和安全。
⑤建議對排水隧洞局部進行加固處理,處理措施請按表6之建議采用。并對排水隧洞及排水斜槽進行清淤處理。
2/2 首頁 上一頁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