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水資源是稀缺資源,我國的人均水資源量僅占世界人均量的四分之一,如何實現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以支撐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這是一件頭等大事。因此,在生態水利建設的工作中,要把節水作為一項革命性的措施來抓。要優化水資源配置,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和效益;要解決水權分配問題,在初始水權分配中,要先把生態用水、環境用水留下,然后再進行工業、農業、生活用水分配,通過水權的分配,加強全社會用水的自律意識;要實施水資源有效保護,建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
4生態水利建設保障措施
(1)統一思想,提高認識
水是人類生存的生命線,是社會經濟發展的生命線,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水利做為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在很大程度上控制著經濟的發展,只有解決好水的問題,才能保障社會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因此,公民必須形成濃厚的惜水、節水、保水意識和水道德,各級政府真正把生態水利建設作為“安民興邦”的大事抓緊抓好。
(2)加強領導,落實責任
生態水利建設涉及面廣,是一項跨區域、跨部門的系統工程,要納入各縣市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年度計劃和中長期發展規劃。各有關部門要明確責任、各司其職、相互協作、密切配合,實行領導負責制,明確目標,精心組織,從資金、技術、人力等方面予以積極支持。
。3)深化體制
改革,多方籌措資金
多渠道、多層次、多方位地籌集生態建設資金,按照市場經濟的要求,圍繞社會化、市場化、專業化、產業化,引導和鼓勵各種所有制性質的企事業單位積極參與生態水利建設,形成政府、企業和個人的多元化投入機制。
(4)完善水法規體系,加強水法制建設
制訂有關水資源配置、開發、利用、保護的具體實施辦法,出臺適合市情的生態水利建設標準,進一步完善取水許可制度和水資源的有償使用制度。
。5)依靠科學技術,加快生態水利建設
重視生態水利建設人才的培養,宣傳和普及植樹造林、水土治理、防沙治沙、河道治理、
節水灌溉等方面的科學知識。圍繞生態水利建設的關鍵問題組織科研攻關,
探索加快生態水利建設的新技術,新途徑,促進生態水利建設向集約經營、科學管理和高起點、高水平方向發展。
。6)不斷完善競爭激勵機制
通過開展水利建設評比等活動,進一步調動全社會興辦生態水利的積極性,制訂針對不同類型生態水利建設項目的相應鼓勵政策,實施生態水利建設底層突破,把生態水利建設變成廣大群眾的自覺行動。
。7)重視建后的養護管理,在逐步擴大治理成果的同時,加強對已經完成的工程的管理和養護,加強技術指導和技術服務,定期對工程進行檢查,防止發生新的水土流失,堅決杜絕“邊治理、邊破壞、再治理”的現象,確保工程長期正常發揮效益。
5結束語
21世紀是人類社會經濟發展進入高度文明的新時期,生態水利是21世紀人類對水利發展建設的必然要求,生態水利的建設必將為人類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堅持人水和諧,發展生態水利.江蘇水利.2006(9)。
[2]董哲仁.河流健康評估的原則與方法.中國水利.
[3]董哲仁.生態水利工程原理與技術.水利水電出版社.
2/2 首頁 上一頁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