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所屬欄目:城市管理論文 發布日期:2011-09-07 08:03 熱度:
摘要:對河流整治的相關概念進行了辨析,對國內外學者在河流整治對周邊地段影響研究領域中的研究進展、取得的成績以及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了評述,并展望了該領域未來的研究方向。
關鍵詞:河流整治,內容,范圍,強度,機制,影響
在城市規劃領域,國內學者對于河流整治尚未形成統一定義,且對于“河流、河道”的概念沒有明確區別。《辭海》(1979年版縮印本)中,“河道(rivercourse)”指河水流經的路線,通常指能通航的水路。“河流(river)”指地表上有相當大水量且常年或季節性流動的天然水流。部分學者認為河流的范圍大于河道,河流空間包括了河道、堤防和河畔植被[]。另外,也未區分“整治、治理、改造”等用詞,“河道改造”、“河道治理”、“河流整治”等說法不一,但實質基本相同。“河流整治”是指為了提高河流的泄洪能力,除加寬河道以外,還要推進河流蓄洪區、地下調節池和地下分洪渠的建設[]。“城市河流治理”指城市濱河地帶的整治和再開發,應包括城市河流水質的治理、岸線的組織、濱河自然植被的恢復、濱河市民活動場地和空間的設置以及河道邊界的處理等[]。就目前國內河流整治工程及研究而言,普遍使用“河流綜合整治”這一說法,但尚未確定統一的概念。
國外河流整治起步時間較早,相關研究已較為成熟,涉及經濟學、景觀學等學科,也涉及城市經營、濱水區開發等熱點問題。國內河流整治始于20世紀90年代,相關研究文獻較少,且研究重點集中于河流整治的工程措施、整治模式等方面,對于河流整治對周邊地段影響的研究很少,且多是結合相關河流整治工程進行描述性總結,理論研究較少。以下,將對有關河流整治對周邊地段的影響研究(以國內研究為主)進行一下梳理總結。
1.有關河流整治對周邊地段影響內容的研究
從城市規劃層面研究河流整治對周邊地段的影響內容時,多數學者僅就某些方面進行深入探討,能夠對河流整治的影響內容進行系統總結的研究較少。
1.1土地利用
河流整治對周邊地段土地利用的直接影響就是推動了濱河地區的開發建設。但研究層面較淺,多結合相關河流整治工程實例而進行,純粹的理論研究較少。縱觀國內外河流周邊地段開發建設以及許多學者如薛紹芬(2000)[]、陳玉娟(2000)[]、馮焱(2000)[]、王建國(2001)[]、許珂(2002)[]、張影軒(2004)[]的研究,可以總結出河流整治工程普遍會引起沿河工業項目外遷,居住用地、公共服務設施用地、公共綠地以及廣場用地增加,非城市建設用地轉化為城市建設用地,多層、高層建筑代替低矮建筑等變化。中村圭吾(2008)回顧日本城市河流整治時,指出河流整治有利于改善環境、推動周邊工業外遷等[]。
另外,河流整治可以引起周邊地段土地價格的大幅上升,進而引起房價上漲。馮焱(2000)[6]、張影軒(2004)[9]、楊華(2007)[]、丁勇(2010)[]都曾在評價不同城市河流整治效果時提到河流整治后推動了沿岸發地產開發,引起了地價升高。2006年,金元歡在出版的《城市水景的生態設計與綜合治理—nars:營造清澈秀美的原生態水景系統》一書中以上海市為例研究了水景樓盤,指出靠近水域比離水域較遠的樓盤均價高約5%-10%[]。國外相關研究也得出了同樣的結論,如在進行胡薩托尼克河流域整治的影響效果評價中,也專門分析了河流整治帶來的潛在的社會經濟效益[]。DerekVollmer(2009)也曾重點分析研究過上海蘇州河、南京秦淮河和無錫五里河整治產生的經濟效益[]。
1.2交通組織
系統的研究河流整治對周邊交通組織影響的文獻極少,一般的研究多是籠統的描述河流整治項目修建的公路橋、鐵路橋、城市道路以及濱河步行道,極大的改善了相應地段的交通條件。如薛紹芬(2000)[4]、馮焱(2000)[6]、何建新(2007)[]、劉向榮(2010)[]都曾結合實例介紹了城市河流整治后,部分道路網的形成,不同程度地緩解了城市交通,強化了城市基礎設施服務功能。
1.3城市景觀
19世紀,國外城市河流沿線景觀建設開始出現。拿破侖三世時期興建巴黎塞納河沿線綠地、“美國景觀設計學之父”奧姆斯特德提出城市河流沿線風景建設的相關思想,以及G•Cullen的《簡明城鎮景觀》、麥克哈格的《設計結合自然》、西蒙茲的《大地景觀環境規劃設計手冊》等書中對于河流沿線景觀建設的關注都影響了后來城市河流整治中沿岸景觀的規劃設計,對于河流周邊地段城市景觀的改善有著不可磨滅的重要意義,國外許多的成功案例也驗證了這一點,如瑞士萊茵河、倫敦泰晤士河、維也納多瑙河、巴黎塞納河以及首爾青溪河川等綜合整治工程。
而國內關于河流整治對周邊城市景觀影響的研究較少,且多是描述性的介紹河流整治后河流及其周邊地段城市景觀得到了改善。如馮焱(2000)[6]、張明(2002)[]、王文雯(2004)[]、李振海(2005)[]、劉新聆(2010)[]、丁勇(2010)[12]通過城市河流整治實例,分析了周邊地段城市景觀得到的較大改善。
2.有關城市河流整治對周邊地段影響范圍的研究
有關城市河流整治影響范圍的研究較少,且并沒有形成統一定論,很多學者都借鑒了濱水地區的研究范圍,但有關濱水區影響范圍也尚未形成統一認識。
金廣君(1994)指出由于城市的歷史文化、規劃布局、發展程度、氣候條件和地段特點等因素不同,以及濱水區的開發性質、規模、經營水平不同,濱水區的范圍尚無統一認識[]。《城市濱水開發》的作者道格拉斯認為“在大多數場合下,濱水區域的陸域一側的范圍的界限是與地形條件、鐵路、道路等物理障礙相一致的”。部分學者認為“濱水區”的空間范圍包括200~300m的水域空間及與之相鄰的城市陸域空間,其對人的誘惑距離為1~2km,相當于步行15~30分鐘的距離范圍[]。還有的學者認為其影響范圍可以根據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對濱水空間的心理意識和誘導距離來確定。此外。陳誠(2007)提出“城市河流沿線”的概念,指城市中與河流密切聯系的,具有一定寬度(視河流區位、規模等因素確定)的河流周邊完整地理單元[],但沒有指出具體的寬度限定范圍。
3.有關城市河流整治對周邊地段影響強度的研究
西方城市經濟學中涉及的成本——收益曲線、區位理論等為河流整治對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研究提供了相應的理論基礎。計量地理學中的經典統計分析法、空間統計分析、地理網絡分析等為城市用地研究提供了科學的定量分析方法,如地理網絡分析法,可以用于對水系的空間結構分析等[]。景觀生態學中景觀格局指數可以對城市景觀進行定量化研究,可以為城市景觀結構、城市生態過程及對城市的認識提供依據[]。
國內有關城市河流整治對周邊地段影響的定量研究很少且不完善。尤愛菊(2005)為對河流治理的綜合效果進行全面、客觀的評價,選擇了多項指標構建了多層結構的評價體系,并對指標定義、評價標準進行了探討[]。何建新(2007)安徽省懷洪新河工程項目后評價時,采用多層次模糊綜合評判和層次分析相結合的方法對該項目對經濟、社會和生態環境的影響進行了定量評價[16]。王耘(2007)借鑒一定的規劃環境評價方法的思想,初步建立起上海城市河流整治成效的評價指標體系[]。徐亞同(2008)分析了多種指標來研究評價河流治理工程對環境的改善效果[]。
4.有關城市河流整治對周邊地段影響機制的研究
國內有關河流整治周邊地段變化的影響機制研究很少,僅有少數幾篇文章較全面的探討了濱水區開發建設的影響機制。
呂志鵬、王建國(2002)分析了濱水區開發建設的動力機制包括城市濱水區功能轉型、結構重組、政策以及土地、景觀、勞動力和區位等方面資源的開發潛能等因素[]。曲少杰(2004)分析了城市濱水區更新的機制與產業轉移、土地置換、功能轉型、結構調整、水體整治、環境改造、交通改善因素有關[]。李蕾、李紅(2006)系統地分析了濱水區轉型的基本動力機制、宏觀轉型機制以及濱水區開發的功能混合機制和文化沿傳機制[]。張峰(2008)分析了濱水區開發的一般機制有規劃先行和控制機制、土地滾動開發機制、土地捆綁開發機制和土地儲備機制[]。
5.對目前國內研究的簡要評述
5.1城市河流整治對周邊地段影響研究的貢獻
(1)從研究的總體進展來看,我國河流整治對周邊地段影響的研究內容的廣度和深度均呈現出了不斷提高的趨勢。越來越多的學者認識到河流整治影響研究對于城市發展的重要性,在研究實踐中不斷借鑒國外學者以及其他學科研究的經驗和研究方法,拓寬了研究思路,也促進了城市科學的發展。
(2)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對污染問題和生態建設的重視,國內多個城市開始籌劃并實施了河流整治工程。隨著各地河流整治工程影響力的顯現,許多學者開始了對國內河流整治影響的研究,這對指導今后河流整治及其周邊地段開發建設具有特殊的價值。
5.2城市河流整治對周邊地段影響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縱觀國內有關河流整治的研究可以看出,國內河流整治實踐僅起步于20世紀90年代,至今僅20年的時間,相關研究還有待進一步加深。其中,有關河流整治對周邊地段影響的定量研究幾乎沒有;有關河流整治對周邊地段用地結構、用地布局及開發強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也極其匱乏,且已有研究大多仍以引進國外相關理論和方法為基礎,研究領域以結合城市河流整治案例研究為主,創新性較少,亟待進一步發展。另外,我國的河流整治研究已呈現出跨學科的趨勢,但由于起步較晚,許多研究尚有待加深。
綜上所述,國內河流整治研究的特征有4點:①相關研究文獻總量較少;②在理論研究上,以引進國外理論、方法為主,創新性研究較少;③在研究內容上,以河流整治工程技術和濱河區開發模式研究方向為主,對河流整治對周邊地段布局結構、開發強度、交通組織等方面的影響研究較少;④在研究方法上,歸納、總結性的定性研究為主,定量分析研究較少。
5.3河流整治對周邊地段影響研究的展望
雖然河流整治對周邊地段影響研究正得到越來越多學者的重視,但該研究的理論研究方法以及在實際中的應用仍十分有限。對于未來的河流整治影響研究,筆者認為在以下方面有待進一步的深入探討:
(1)加強河流整治影響理論研究的深度。包括對河流整治對周邊地段用地布局、用地結構、開發強度、交通組織、城市環境等方面能夠有更充分的認識和理解。通過借鑒計量地理學中的相關分析方法,建立數學模型,更科學地分析城市河流整治的影響問題。同時要開展多學科之間的交流,在具體的研究過程中積極借鑒別的學科的經驗和方法,總結規律,提高理論水平。
(2)加強對城市規劃和城市建設的指導能力。河流整治影響研究的目的是確定河流整治后周邊地段合理的用地布局、用地結構、開發強度以及交通組織等問題,這也是城市規劃和城市建設的任務。因此,河流整治影響研究成果應在實踐中對城市規劃和城市建設有較強的指導作用。為此,應加強河流整治對周邊地段的計量方法研究,通過將影響效果用不同的指標量化,研究合理的用地布局、用地結構、開發強度等,使今后河流整治工程能夠更好的促進城市發展,發揮更強勁的作用。
文章標題:河流整治對周邊地段影響研究綜述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m.optiwork.cn/fblw/zf/chengshi/10137.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6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政治法律論文范文
軍事論文 城市管理論文 思想政治論文 國際政治論文 行政管理論文 勞動與社會保障論文 國際法論文 公司法論文 婚姻家庭法論文 環境法論文 知識產權論文 民事訴訟論文 民商法論文 犯罪學論文 法律史論文 行政法論文 憲法論文 法理論文 刑法論文 刑事訴訟法論文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m.optiwork.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