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建筑設計論文 發布日期:2010-09-04 16:04 熱度:
摘要:清水混凝土作為一種建筑藝術,不僅要求混凝土材料本身具有優異的性能,同時對施工工藝水平也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如果高性能與清水混凝土技術相結合,將有助于促進高性能混凝土的技術的提高,本文對高性能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藝作了簡要分析。
關鍵詞:高性能清水混凝土;施工;水泥
1高性能清水混凝土的含義
由于我國目前尚無統一的清水混凝土質量標準,清水混凝土的概念也沒有統一的界定,從清水混凝土的發展和應用來看,人們普遍認同的清水混凝土的基本定義是以混凝土原澆筑表面或透明保護劑做保護性處理的混凝土表面作為外表面,通過混凝土自身質感和精心設計施工的外觀質量來實現美觀效果的現澆混凝土工程。從這個意義來說,清水混凝土是將結構與裝飾功能合二為一,混凝土層面上不再做飾面,直接接受各種氣候條件以及化學物質的侵蝕,所以材質必須要有良好的耐久性和穩定性,從而也就對混凝土的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工程實際就要求將清水混凝土這樣一種施工工藝和高性能混凝土這種具備高耐久性、高和易性和高強度等特性的混凝土材料相結合,生產出外觀造型優美典雅、經得住歲月侵蝕的清水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的初步定義是一種高技術的混凝土,是在大幅度提高混凝土性能的基礎上,采用現代混凝土技術,選用優質原材料,在嚴格的質量管理條件下制成,除了水泥、水、集料以外,必須摻加足夠數量的細摻料與高效外加劑,重點保證HPC的高耐久性、和易性、各種力學性能、適用性、體積穩定性以及經濟合理性。從高性能混凝土的定義可以看出,該類混凝土的性能很多方面是和清水混凝土的性能要求相符合的,其良好的原材料和施工工藝都可以用于清水混凝土。
2高性能清水混凝土施工
混凝土的性能與澆筑質量是影響清水混凝土外觀質量的決定性因素。為保證高性能清水混凝土的外觀質量,混凝土工程主要應把握好材料、澆筑和養護以及缺陷修補四個方面的施工工藝。
2.1混凝土材料及性能的技術要求
①水泥的要求
水泥的選用是整個混凝土工程生產施工的基礎,選用的水泥應標準稠度用水量小、水泥與外加劑間的適應性良好,堿含量低,配制的混凝土應具有良好的流動性。
②集料的要求
粗集料應選用強度高、連續級配好、低堿活性、并且同一顏色的碎石,產地、規格必須一致,而且含泥量小于1%,集料不得帶雜物。
細集料要求不得含有雜物,含泥量小于2.0%,泥塊含量小于1.0%。優先選用細度模數1.8~2.8的細集料。
③外加劑的要求
選用的外加劑必須減水效果明顯,能夠滿足混凝土的各項工作性能要求。與水泥的適應性良好,不致改變混凝土的顏色。
④摻合料的要求
摻和料應能增強棍凝土的和易性,改善混凝土的施工性能,減少水泥石中的毛細孔數量和分布狀態,且有助于抑制堿集料反應,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粉煤灰選用磨細II級以上粉煤灰。摻入超細礦渣以改善混凝土的孔結構,超細礦渣的比表面積應大于400m2/kg。所用的摻合料應著重考慮其細度和顏色,摻合料的顏色應均勻穩定。同一工程所用摻合料應來自同一廠家的同一品種。
⑤拌合物的工作性要求
為保證混凝土在澆筑過程中不產生離析,要求混凝土要有足夠的粘聚性、流動性,以保證混凝土的穩定性和可泵性。
⑥拌合物的坍落度要求
混凝土澆筑主要采用泵送方式,要求混凝土坍落度保留好,入泵時的坍落度應滿足泵送要求。
混凝土攪拌站應根據氣溫條件、運輸時間、砂石含水率變化、混凝土坍落度損失等情況,及時適當地對原配合比(水膠比)進行微調,以確保混凝土澆筑時的坍落度能夠滿足施工生產需要,混凝土不泌水、不離析,色澤保持一致,確保混凝土供應質量。
⑦配合比設計要求
混凝土配合比設計應在滿足混凝土強度、抗滲等級和控制堿-集料反應的前提下,同時具有良好的施工性能、耐久性和滿足清水混凝土飾面的特殊要求。
2.2混凝土的澆筑
混凝土澆筑前,清理模板內的雜物,保持模內清潔、無積水。完成鋼筋、管線的預留預埋,施工縫的隱蔽工程驗收工作。
混凝土澆筑時可先在根部澆筑30~50mm厚與混凝土同配合比的水泥砂漿后,隨鋪砂漿隨澆混凝土,砂漿投放點與混凝土澆筑點距離控制在3m左右為宜。這樣可以防止混凝土出現爛根。
澆筑混凝土采用標尺桿控制澆筑層厚度,每層控制在400~500mm。混凝土自由下斜料高度應控制在2m以內。如果混凝土坍落度落差超過2m,應在布料管上接一個下料軟管,控制下料高度不超過2m。
墻、柱混凝土澆筑至標高以上50mm處,拆模后剔出表面混凝土至設計標高,保證上下兩層結合牢固。
混凝土澆筑時,應保證澆筑的連續性,盡量縮短澆筑時間間隔,避免分層面產生冷縫。
振搗過程中,應盡可能減少砂漿飛濺,及時清理濺于模板內側的砂漿。
混凝土振點應從中間開始向邊緣分布,且布棒均勻,層層搭扣,遍布澆筑的各個部位,并應澆筑連續進行;振搗棒的插入深度要大于澆筑層厚度,插入混凝土中50~100mm。振搗過程中應避免撬振模板、鋼筋,每一振點的振動時間,應混凝土表面不再下沉、無氣泡逸出為止,一般為20~30s,避免過振發生離析。現場澆筑混凝土時,振動棒采用“快插慢拔”、均勻的梅花形布點。振搗棒在振搗過程中上下略有抽動,以使上下混凝土振動均勻。
為保證豎向混凝土無冷縫,豎向結構澆筑完畢之后,緊跟著澆筑水平結構,澆筑方向應從四周向中心平行推進。水平結構澆筑用“趕漿法”,即先澆筑梁,根據梁高分層澆筑成階梯形,當達到板底位置時再與板的混凝土一起澆筑,隨著階梯形不斷延伸,梁板混凝土澆筑連續向前進行。澆筑與振搗必須緊密配合,第一層下料較慢,梁底充分振實后再下第二層料,保持水泥漿沿梁底包裹石子向前推進,每層均應振實后再下料,梁底部位要注意振實,振搗時不得振動鋼筋及預埋件來輔助下料。
2.3混凝土的養護
應自初凝之前就開始對混凝土養護,并且保證相同的成熟度,避免由此形成混凝土表面色差。養護用水應潔凈,養護用的覆蓋物不允許掉色,防止養護對混凝土的顏色產生污染。養護分帶模養護和脫模后養護,帶模養護只在混凝土的上表面進行保水養護,脫模后養護應涵蓋整個混凝士結構的外露面。灑水養護時,應先將混凝土結構的側面和底面允分濕潤,然后再由頂面灑水。因為混凝土頂面因水分蒸發,會析出一定量的堿和外加劑,灑水時會將這部分堿和外加劑沖下,如果側面和底面的混凝土干燥,頂面流下的水會滲入,對側面和底面混凝土的外觀造成污染。對于不能保水養護的部位,應采用養護劑養護,或者拆模后直接在混凝士表面噴涂一層保護膜,這樣即可免去養護,又可提高混凝士的視覺效果和混凝土的耐久性。
非冬季施工,清水混凝土墻、柱、梁拆模后應立即養護,采用定制的塑料薄膜套包裹,外掛阻燃草簾,灑水養護。不得用草簾直接覆蓋,避免污染混凝土表面,覆蓋塑料薄膜前和養護過程中都要灑水保持濕潤,混凝土時間不少于7d。梁、板混凝土澆筑完畢后,分片分段抹平,及時用塑料布覆蓋。塑料布覆蓋完畢后,若發現塑料布內無水汽時,應及時澆水保持表面濕潤,混凝土硬化后,可采用蓄水養護,嚴防出現裂紋,養護時間不少于7d。
冬季施工時,在模板背面貼聚苯板保溫,拆模后采用涂刷養護劑與塑料養護相結合,外掛阻燃草簾保溫,混凝土養護時間不少于14d。
混凝土硬化后,可采用蓄水養護,嚴防出現裂紋。
2.4混凝土的缺陷修補與透明保護
圖1混凝土的修復
①表面缺陷的修復
盡管采取了各種質量控制措施,但拆模后其表面局部仍可能會產生一些小的氣泡、孔眼和砂帶等缺陷。對混凝土細小缺陷的修復,確保表面無色差,是飾面混凝土施工的一個重要環節。
a.對局部麻面、突瘤、接縫不齊等細小缺陷統一配制修復材料。修復材料分作初刮底灰和刮膩兩種,將混凝土界面劑、白水泥、水泥、粉質摻和料一、纖維素等按一定比例根據同齡期混凝土試塊色澤對比配制,以確保修復面與混凝土周邊色澤一致。
b.修復時先用角向磨光機打磨,再粗刮底灰,待底灰有一定強度后用砂輪打磨面層至基本平整,然后薄刮膩子,待膩子有一定強度后再用砂輪打磨至與周邊混凝土順平,最后灑水養護。
②螺栓孔修復與封堵
a.螺栓孔清理。清理孔表面浮渣及松動混凝土塊,為確保粘結效果,應將凹坑逐一鑿毛,清理孔洞內的雜物后用壓力水沖洗。
b.螺栓孔修復。用界面劑的稀釋液(約50%)調同配比砂漿(砂漿稠度為1~3cm)作為修復砂漿,然后將對拉螺栓專用塑料堵頭。嵌入孔中,用刮刀取砂漿補平堵頭周邊混凝土面,并刮平;待砂漿終凝后擦拭混凝土而上砂漿,輕輕取出尼龍堵頭,覆蓋養護。
c.螺栓孔的封堵。施工前局部應保持濕潤、無污染,然后用108膠水泥砂漿在洞口周邊涂刷一遍,堵塞材料為微膨脹水泥砂漿,第一天先堵塞墻內側,堵塞深度約50mm第二天從墻外側向內堵塞,孔洞口留不小于25mm,留待第三天再進行最后封堵,砂漿表面略凸出外墻面,待其初凝后再用鐵抹子擠緊抹平。
d.養護。每次砂漿堵塞后須灑水養護,待最后一次堵塞砂漿終凝后12h內灑水養護,時間不得少于3d。
③保護性噴涂
清水混凝土的外表面可采用透明保護涂料或著色透明保護涂料噴涂,在混凝土表面形成透明的保護性膜層。選擇的保護涂料應與混凝土表面有良好的粘結性,在露天環境下有良好的耐候性、防水性,且對混凝土無腐蝕性,可長久保護混凝土免受外界環境破壞并保持混凝土質感。
參考文獻
[1]廉慧珍.對高性能混凝土十年來推廣應用的反思[S].混凝土,2003(7).
[2]秦建華.高性能混凝土在現代工程中的應用[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7(5).
[3]張軼.清水混凝土的發展與應用[J].中國建材,2005(4).
[4]洪雷.混凝土性能及新型混凝土技術[M].大連: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2005.
文章標題:高性能清水混凝土工程施工工藝研究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m.optiwork.cn/fblw/ligong/jianzhusheji/3984.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m.optiwork.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