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建筑設計論文 發布日期:2010-10-05 09:07 熱度:
摘要:國務院《關于加強地質工作的決定》的出臺,說明國家對地勘事業十分重視。隨著國家的不斷深化,地勘單位也已經由計劃經濟走向市場經濟,傳統的地勘經濟模式已經不適應地勘經濟的發展。地勘單位要結合自身的實際,認真分析地勘單位經濟發展規律,積極開拓市場,調整產業結構,為構建和諧地勘單位提供經濟支持。
關鍵詞:地勘單位,經營管理,產業結構調整
90年代以來,隨著國家機構改革的不斷深入,地勘單位的產業結構調整已擺上日程。在“一業為主,多種經營”方針指導下,對產業結構進行了調整,形成了產業多元化的格局,實現了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變。經歷近十年的產業調整,初見成效,但還存在著不足。其原因是十分復雜的。本文就地勘單位結構調整以來所面臨問題的成因及對策,加以論述。
一、地勘單位目前面臨的問題及成因
國家對地勘單位進行結構調整以來,我們都不同程度地進行了內部產業結構的調整。調整的主導方向大都集中在地勘行業的派生產業,如樁基、檢測、工程地質勘察、水文鑿井,以及其它社會地質工程。多數單位還利用現有條件和資源,開拓了機械加工、餐飲服務等行業。
產業結構調整的意義是歷史性的,它改變了煤田地勘單位單一、封閉的生產模式,引進了新的管理機制,實現了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至少是形式上的轉變。盡管如此,產業結構的調整普通帶有初級階段的明顯特征。樁基、檢測、工程地質勘察等產業,技術與傳統的地質勘探沒有新的突破,科技含量所依賴的是設備本身能力的提升。依托原有條件開發的機械加工、餐飲服務等行業,也是在傳統經營框架內動作,管理上沒有因為新產業的誕生而創新。這些產業的共同特點是沒有自己的定型產品,都是建筑領域的服務行業,沒有“主導”的地位,總是跟在別人的屁股后面討錢。
這種經營,對地勘單位產業調整的危害是極其嚴重的。首先,它沒有達到產業結構調整的最簡單的目的,即安置轉崗人員,獲取經濟效益;其次,由于沒有形成一定的經營規模,根本談不上現代化的管理,仍掉了舊的,但也沒學到新的;第三,產業結構調整的這種結果,是對地勘單位轉產信心的最大打擊,讓人們對今后的發展感到特別的無望。
造成這種局面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第一、產業結構調整的基礎薄弱,可以利用的資源嚴重貧乏。地勘單位生產具有極強的專業性和特殊性。它的資源也都是緊緊圍繞這個特殊的行業進行配置的。
第二、人才隊伍知識結構的單一性,限制了產業結構的選擇性。
第三、資金匱乏成為產業結構調整步履艱難的重要原因。
第四、封閉式的生產方式同時也封閉了地勘單位各級領導的視野,限制了產業結構調整的選擇。
二、產業結構調整對策的思考
地勘單位進行產業結構調整是歷史的必然。一方面是社會經濟發展進步的體現;另一方面地勘隊伍自身的過度膨脹,不適應市場經濟需要也必須進行調整。
如何進行產業結構調整:
(一)產業結構調整應跳出傳統產業的固有模式,積極構筑經濟新平臺。
地勘單位產業結構調整依托傳統產業,做大做強地勘延伸業,筑牢經濟發展新平臺。按照加快融入,接受輻射,錯位發展,形成特色的思路,通過重組、改造、改制等形式,優化資源配置,迅速發展和壯大地勘及地勘延伸業。
產業結構調整離不開國家政策、資金及信息的支持。
地勘單位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從某種意義上說是“被迫”的。這種“被迫”是行政機關違背經濟規律的結果,國家必須為此承擔相應的責任,在產業結構調整中給予地勘單位政策、資金及產業信息方面的有力支持。
一是給予一定時間的緩沖期,在產業結構調整尚未完成的情況,仍保留事業費的投入,不搞“一刀切”。二是通過行政手段將地勘單位自辦的學校、醫院、托兒所及物業管理部門從地勘單位的機體中剝離出去,用外科手術的方式使地勘單位減肥消腫。三是支持地勘單位盤活資產。多數地勘單位基礎設施建設檔次不高,但土地資源存量較大。這些資源大量閑置是一種無形的浪費。如果國家能在稅費上給予減免,通過出讓、拍賣等方式盤活資產,是產業結構調整獲取資金的一個渠道。四是在調整具體方向上給予必要的指導,國家可根據市場的宏觀走向,列出一些具體的項目供地勘單位在產業結構中進行選擇,以減少地勘單位在項目選擇上的盲目性。五是資金上予以支持,支持的方法可以多種方式,或以新項目本身為抵押,向銀行申請貸款,或拿出專項基金直接投入。
(三)產業結構調整應與人事制度改革同步實施。
地勘單位進行產業結構調整是一項十分復雜的系統工程。其中最難作解的是現有的人事制度對結構調整的制約。
以現有的地勘單位人員構成看,存在著兩多兩少的問題,即:年齡大的多,年齡小的少;文化層次低的多,文化層次高的少。這兩多兩少,對結構調整構成很大的障礙。這種老化的年齡結構和陳舊的知識結構,極不適應開發新產業的需要。即使完成了產業結構的調整,也不會有健康的發展前景。因此,對現有的勞動、人事制度進行改革十分必要,迫在眉睫。
隨著產業轉移的逐步深入,事轉企是必然的結果,要根據新產業的需要,嚴格按改革后的勞動制度實行全員招聘。除了對現有技術人員進行知識更新再教育外,要面向院校、社會招聘復合型人才,特別是招聘有創新能力的職業經理,以適應產業轉移的工作需要。即使沒有這個大前提,地勘單位人才短缺的問題也十分嚴重。這是當務之急。
(四)產業結構調整要引入科學的經營機制。
經營機制的改革應遵循市場經濟規律,根據不同的情況采取不同的模式,不能用一個藥方治百病。現在地勘單位創辦的新產業,多數是規模不大,固定資產占有和使用率不高。對于這類產業,可采取產權轉移或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的的方式,撤掉它們的依靠的拐棍,讓它們面對市場獨立自主地尋求發展。
新產業的創建,必須徹底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引進科學合理的經營管理機制,在法律的框架下,組成真正意義上的股份制企業。要真正體現出產權明晰、責權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現代企業特征。
(五)產業結構調整要培育主業,實施公司制改制,構筑企業化經營機制。
實施專業化、規模化改造,培育主業突出、管理先進、競爭力強、經濟效益好的專業化公司,充分利用“過渡期”內的有利時機,擴大經營規模,形成規模經濟,按照上級企業化改造總體方案的要求,加快調研策劃籌建“大公司”。總的思路是:以現有的各經濟實體為基礎,按照“國家控股、企業參股、職工持股”的投資主體多元化及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改造成有限責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以產業相近為基礎,以現有的樁基、檢測、工程勘查、工業產品、商貿服務等組建專業化公司。同時,按照現代企業制度要求,建立和完善決策、執行、監督相互制衡的法人治理結構,進一步明確決策層、監督層、執行層的關系和職能,使其各司其職,實現良性運作。
總結地勘單位產業結構調整的經驗教訓,之所以沒有長足的發展進步,最關鍵的問題是按照傳統計劃經濟思維方式在進行產業結構調整,這樣的產業結構調整不會取得順利進展,只有按照市場經濟的導向,結合地勘單位的實際情況,開拓思路,勇于創新,相信不久的將來地勘單位的產業結構調整一定會開辟出一片新天地。
文章標題:淺談地勘單位產業結構調整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m.optiwork.cn/fblw/ligong/jianzhusheji/4414.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6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m.optiwork.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